莫里康内爱好者
Morricone Fans
新版主页
English
年表
音乐概览
电影概览
VIP 申请
VIP 登录
电影欣赏
作品研究
琴谱
字幕
音乐大师
手机网站
付款
旧版主页
Old-Eng
站长手记
手册征订
个人专栏
最新网页
重要通告
资源库
资源传送
歌词
莫迷网联
俱乐部
微信平台
关于我们
手机论坛
旧版博客
EM简介
EM新闻
琴友专栏
名曲120
网站地图
邮探名人
出生入死
邮币卡转让
音乐顾问
软件介绍
E.M.手册
站长信箱
-----------------------
   
---------------------------

主页-->vipmovie-000-->vipmovie-008

Same EN
VIP专区莫里康内配乐电影-008
7303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中文字幕由志愿者GREENERY提供
此电影的年表编号
本站的音乐网页
IMDB
>>>> 好消息 笔者注意到前不久起IMDB网似已解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访问了
电影资料库
备注
中文字幕由志愿者GREENERY提供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影片片头显示电影"布鲁诺/Giordano Bruno"由莫里康内谱曲 (00:02:05)
编者的话 这部电影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里亚诺 孟塔多继“萨科和万泽提”之后执导的又一部重要的意大利历史人物传记片。布鲁诺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更因为他是为坚持真理而不畏酷刑和牺牲的殉道者。这部影片以宏大的场景,翔实的风格,展示了四百多年前的威尼斯共和国的宗教风貌,社情民风,使人对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风云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影片根据历史资料以严谨的手笔重现了神圣宗教的黑暗统治内幕,宫廷内部左右两派的激烈斗争,宗教裁判所的血腥残暴,仁人志士的百折不挠,使人又一次感受历史的螺旋发展何其惊人相似。片中提到不少宗教历史和宗教语言。如果您看过“大师和玛格丽特”,“阿隆桑方”,“特多莫多”等等电影,一定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了帮助大家能快捷地抓住片中要点,本站为大家编写了一些重要资料以供参考。在此,我们首先要记住提供此片的已故的王兰茂先生,他为获取大量稀有资源所做的长期无私奉献,是我们得以开辟这个电影专栏的坚实基础,我们将会永远地感谢这位好朋友;同时还要感谢志愿者曾幸之朋友。他在学业繁忙之际,花了很多时间为大家译出此片的中文字幕,才使得我们有可能去识得此片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这支队伍
001-基本资料 电影资料库
类型 传记 剧情
主演 (吉安·马利亚·沃隆特 Gian Maria Volonté) ( Hans Christian Blech) ( Mathieu Carrière) ( Renato Scarpa) ( Giuseppe Maffioli) ( José Quaglio)
导演 Giuliano Montaldo
片长 114分钟
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对白语言
意大利
分级 阿根廷:13

制片人
Leo Pescarolo .... executive producer (as Leonardo Pescarolo)
Carlo Ponti .... producer
上映日期: 1973年11月29日 意大利
颜色 彩色
编剧 Lucio De Caro, Giuliano Montaldo

演员表

吉安·马利亚·沃隆特 Gian Maria Volonté ...... Giordano Bruno (as Gianmaria Volonte)
Hans Christian Blech ...... Sartori
Mathieu Carrière ...... Orsini
Renato Scarpa ...... Fra Tragagliolo
Giuseppe Maffioli ...... Arsenalotto
José Quaglio ......
Mark Burns ...... Bellarmino
Mario Bardella ......
Massimo Foschi ...... Fra Celestino
Corrado Gaipa ......
Hans Caninenberg ......
Amerigo Alberani ......
夏洛特·兰普林 Charlotte Rampling ...... Fosca
Pier Giovanni Anchisi ...... (as Piero Anghisi)
Giancarlo Badessi ......
Franco Balducci ......
Gabriele Bentivoglio ......
保罗·博纳切利 Paolo Bonacelli ......
Luca Bonicalzi ......
Ruggero De Daninos ......
Ruggero Del Fabbro ......
维隆·多布切夫 Vernon Dobtcheff ......
Enrico Fanti ......
Luigi Antonio Guerra ......
Peter Larson ......
Jean-Marc Leuwen ...... (as Jean Marc Lewen)
Enrico Manera ......
Riccardo Mangano ......
Raimondo Penne ......
Anna Maria Pescatori ...... (as Annamaria Pescatori)
Alberto Plebani ......
Adriano Pommodoro ......
Aldo Ravera ......
Bruno Rosa ......
Pupino Samona ......
Umberto Scaglione ...... (as Uberto Scaglione)
Franca Sciutto ......
Cirylle Spiga ...... (as Cyrille Spiga)
Benis Stratos ......
Gianni Tagliapietra ......
Bruno Tessari ......
Edoardo Torricella ......
Raffaele Triggia ......
Piero Vida ......

原创音乐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摄像师 Vittorio Storaro
拍摄地点
制片人 Leo Pescarolo,Carlo Ponti
Production Companies Compagnia Cinematografica Champion, Les Films Concordia

助理导演 Antonio Gabrielli, Lorenzo Magnolia, Vera Pescarolo, Giovanni Viti

电影别名 Also Known As (AKA)

Revolt of the City (USA)

获奖情况

Storyline: Giordano Bruno (1548-1600) was one of the pivotal thinkers of the Renaissance. A Dominican friar in Italy, he left the order and taught widely throughout Europe. Among the ideas he taught were the inexpressibility of any ultimate truths and the complete relativity of ordinary truth. He also taught religious tolerance. For these and other deviations, he was burned at the stake by the Inquisition. This lavish Italian film takes up his story after he has returned to Venice from meetings with (Here)

本站译文:乔尔丹诺 布鲁诺(1548-1600)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意大利多明我会(又称布道兄弟会)的修士,他的思想冲破欧洲宗教传统秩序的束缚,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真理是相对的。他还呼吁宗教应该宽容。由于这些背异,他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这部豪华的意大利电影讲述了他重返威尼斯以后的历史故事

002-与此片有关的重要资料及电影场景

2-1 威尼斯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Venice

意大利北部城市共和国。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始建于公元687年,统治中心在威尼斯。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从事东西方中转贸易,逐步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商业国。并建设了强大的海上力量。曾多次参与十字军东征,在爱琴海地区得到了大片领地。在15世纪鼎盛时期,威尼斯拥有载有36000水手的3300艘船的舰队,成为亚得里亚海和东地中海的主导力量。著名的威尼斯水手马可·波罗曾旅行中国,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在中国居住达17年。全盛时期的威尼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建筑、雕刻与绘画均达很高水平。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的商业地位遭到惨重打击。再加上多年战争的消耗,到1792年,曾经强大的威尼斯商船队只剩下了309艘船。1797年为拿破仑·波拿巴所灭。共和国的城市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的威尼斯省。威尼斯共和国在延续1110年后终于落幕,它在意大利许多历史事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片故事的前半段即发生在这里。

1796年的威尼斯共和国(绿色部分)
 
马可·波罗(1254-1324)
电影场景(00:03:13)威尼斯大主教奥西尼(Orsini)的队伍浩浩荡荡通过威尼斯城市
 
00:03:15,087 --> 00:03:17,367
勒班陀英雄万岁!
00:03:17,402 --> 00:03:19,597
圣马可万岁!
00:03:23,687 --> 00:03:28,487
我要去勒班陀保卫圣教和威尼斯
00:03:28,522 --> 00:03:31,927
土耳其人几乎砍断了我的手臂弄瞎了我的眼睛
00:03:31,962 --> 00:03:33,772
这些狗娘养的!
00:03:33,807 --> 00:03:36,707,
真是人间地狱:到处是死尸
2-2 勒班陀战役 Lapanto battle
勒班陀战役(1571年10月7日)是欧洲基督教神圣同盟国家联合海军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主力舰队在希腊南端城市勒班陀(Lepanto) 近海展开的一场海战。由西班牙王国、威尼斯共和国、教皇国等组成的神圣同盟舰队击溃了奥斯曼海军。土耳其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使得地中海军事格局出现逆转。奥斯曼帝国从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海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50次海战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威尼斯派出了109艘排桨战船(Galley)及6架加莱赛战船(Galleasse)5,000战士作战。双方共损失两百多条战船和近四万名士兵,此外,西班牙著名文学作品《堂吉诃德》的作者米格尔·德·赛凡提斯也参与了这场战斗,因负伤而失去左手
勒班陀海战油画
电影场景(00:03:15)威尼斯共和国的民众在恭迎大主教奥西尼的队伍通过时高呼口号
 
2-3 本丢 彼拉多 Pontios Pīlātos
本丢 彼拉多 (Pontios Pīlātos ?-41年),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执政官(26年-36年)。根据新约圣经所述,他曾多度审问耶稣,原本不认为耶稣犯了什么罪,却在仇视耶稣的犹太宗教领袖的压力下,判处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十七世纪油画《彼拉多面前的基督》(参见本站电影页
在四本福音里,彼拉多都在末尾出现过,其相同点为彼拉多极其不情愿处死耶稣,而耶稣之死的大部分责任都应当算在犹太议会上。其中马太福音描述了彼拉多在众人面前洗手,表示自己在此事上无罪。马可福音里,彼拉多为耶稣的案子,几次推脱。路加福音里,由于彼拉多拒绝审判耶稣,就把耶稣交送到希律王手里。两人都在耶稣身上找不到罪状。在约翰福音里,耶稣当着彼拉多的面,显明自己是神的儿子
考古证据 1961年考古工作的一个发现,挖掘出了一块石灰岩石板。该发现在现今以色列境内的凯撒利亚-马利提马地区,一个罗马人建立的剧场遗址处。上面清晰地篆刻着犹地亚省的铭文记载,以及有彼拉多名字的印迹,并且名号是“提督”,不是“巡抚”,证明该石板篆刻于公元44年以前。确实上面所写的就是本丢-彼拉多。这块有铭文的石板现在珍藏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里。另发现彼拉多向罗马帝国述职的信函一份,信中提到彼拉多与耶稣的会面,他对耶稣的印象,以及基督被审判当天群情汹涌的情景。纵然彼拉多的妻子劝丈夫不可碰耶稣,因为他是义人,但基督终成就了救恩,死在十字架上,次日兵丁们发现不见了耶稣的尸体,都在议论纷纷。当时的事都由彼拉多记录下来,作为向罗马皇帝的报告。(0102
有彼拉多名字的铭文
 
 
电影场景(00:08:18)威尼斯大学校长莫洛希尼(Morosini)和他的夫人举行集会欢迎布鲁诺来威尼斯
 
 
 
电影场景(00:47:04)威尼斯大主教奥西尼为推卸责任,把布鲁诺引渡问题推给参议院投票表决。莫洛希尼在参议院发言力阻将布鲁诺引渡到罗马。他说:如果将布鲁诺引渡到罗马受刑,威尼斯将和古罗马历史上下令处死耶稣的罗马执政官本丢 彼拉多一样遗臭万年
 
 
 
电影场景(00:49:34)威尼斯共和国参议院表决以112票赞成10票反对的结果,同意将布鲁诺引渡给罗马宗教裁判所
 
2-4 罗马教皇 克莱门特八世 Clemente VIII
 
字幕摘录
00:04:49,567 --> 00:04:51,612
你为什么来威尼斯?
00:04:51,647 --> 00:04:54,407
我想回罗马
那你为什么返回意大利?
00:04:54,442 --> 00:04:56,204
我要回罗马!
00:04:56,287 --> 00:04:58,278
你还没意识到你要承担的风险
00:04:59,927 --> 00:05:03,397
从克莱门特八世选举后
情势应该不同了
00:05:08,087 --> 00:05:11,007
有多少人死在神圣教会手上?
00:05:11,042 --> 00:05:14,079
别再说了!你想害死我吗?
Pope Clement VIII (Latin: Clemens PP. VIII, Italian: Clemente VIII), 24 February 1536 – 3 March 1605), born Ippolito Aldobrandini, was the head of the Catholic Church from 30 January 1592 to his death in 1605. He was from a Florentine family, and followed his father as a canon lawyer, becoming an Auditor (judge) of the Roman Rota, the highest ecclesiastical court constituted by the Holy。He was only ordained as a priest at the age of 45, and rose to Pope in a further 12 years.
教皇克莱门特八世 Pope Clemente VIII
Clement's strict ways also concerned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matters. In 1599 he ordered the Italian miller Menocchio – who had formed the belief that God was not eternal but had Himself once been created out of chaos – to be burned at the stake. A more famous case was the trial for heresy of Giordano Bruno, who was burned at the stake in 1600. Pope Clement VIII participated personally in the final phases of the trial, inviting the Cardinals in charge of the case to proceed with the verdict. (Here)

本站简译 教皇克莱门特八世(1536年-1605年)出生于意大利伊波利托,1592年1月30日到在1605年他出任天主教教会教皇。

....克莱门特八世以严谨的手段管理宗教...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审判异端分子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处以火刑。教皇亲自参加了庭审的最后阶段,邀请红衣主教负责此案进行判决。

电影场景(01:29:40)左起 红衣主教贝拉明,教皇克莱门特八世红衣主教萨托利。三人在对待布鲁诺案件中各有所思,教皇举棋不定。

2-5 红衣主教 罗伯特 贝拉明 Cardinal Roberto Belarmino
Saint Robert Bellarmine, S.J. (Italian: Roberto Francesco Romolo Bellarmino; 4 October 1542 – 17 September 1621) was an Italian Jesuit and a Cardinal of the Catholic Church. H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Counter-Reformation. He was canonized in 1930 and named a Doctor of the Church....The next pope, Clement VIII, set great store by him. He was made rector of the Roman College in 1592, examiner of bishops in 1598, and cardinal in 1599. Immediately after his appointment as Cardinal, Pope Clement made him a Cardinal Inquisitor, in which capacity he served as one of the judges at the trial of Giordano Bruno, and concurred in the decision which condemned Bruno to be burned at the stake as a heretic. (Here)

 

罗伯特 贝拉明 Roberto Belarmino

 

Il caso Giordano Bruno (Italian)

Il caso di Giordano Bruno, filosofo e frate domenicano condannato al rogo per eresia, fu un evento che scaturì dalla dura reazione controriformista ai tentativi di modificare i temi della fede religiosa iniziati alcuni decenni prima con la riforma protestante. Il frate domenicano, condannato per le sue idee anche dalla chiesa luterana e da quella calvinista, si era fatto promotore di nuove idee religiose e filosofiche che si ponevano in netta antitesi con quelle della Chiesa, di cui tra l'altro faceva parte integrante. L'istruzione dell'inchiesta e del processo ebbe luogo nel 1593 e la sentenza fu emessa nel 1600: coinvolse Bellarmino dal 1597, da quando cioè fu nominato consultore del Santo Uffizio. Il Bellarmino ebbe alcuni colloqui con il frate domenicano, durante i quali tentò di fargli abiurare le molte tesi considerate eretiche, nel probabile tentativo di salvargli la vita[2], poiché la condanna per eresia era inevitabilmente capitale. La lunga durata del processo fu causata dal fatto che Giordano Bruno non ebbe un comportamento lineare nell'ammettere l'ereticità delle proprie posizioni. Benché gli inquisitori volessero ricorrere, come extrema ratio, alla tortura, Papa Clemente VIII si oppose fermamente.Durante il processo la Congregazione fece esaminare da Bellarmino una dichiarazione di Giordano Bruno su otto proposizioni che gli erano state contestate come eretiche. Il 24 agosto 1599 il cardinale Bellarmino riferì alla Congregazione che, nello scritto, Giordano Bruno aveva ammesso come eretiche sei delle otto proposizioni, mentre sulle altre due la sua posizione non appariva chiara: ??videtur aliquid dicere, si melius se declararet??. La completa ammissione gli avrebbe risparmiato la condanna a morte, ma alla fine Giordano Bruno preferì mantenere le precedenti posizioni decidendo di affrontare la pena. A condanna ormai avvenuta all'imputato venne concesso ancora un qualche compromesso per evitare la morte[4], ma Giordano Bruno preferì affrontare il rogo, che ebbe luogo a Roma in Campo de' Fiori il 17 febbraio 1600.(WIKI-Italian Here)

本站综合简译 罗伯特 贝拉明(1542年10月4日 - 1621年9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家之一。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他曾在罗马耶稣会学院从事讲授神学的工作。他在通俗本圣经的修订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意大利耶稣会和天主教的红衣主教,受到罗马教皇克莱门特八世的器重,是他的最重要的助手之一。1593年教皇委任他作为布鲁诺案的审判官。在这期间,他和布鲁诺进行过一些会谈,他曾试图挽救他的生命,他让他放弃信仰以免被视为异端而被处死。但布鲁诺宁愿坚持先前的立场并面对死亡,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坎波菲奥里广场被处以火刑。
电影场景(01:18:21)红衣主教贝拉明试图说服布鲁诺放弃信仰以换取生命
重要对话摘录 (01:17:26-01:20:24)
布鲁诺
红衣主教贝拉明
你叫我来 ,是为了数落我吗? 你游览了欧洲各地之后,知道了天主教是你最好选择吗?即使它需要新的管理,那是你所说的,改革能将基督教统一起来。这不是你想建议的?不是吗?你不断请求与教皇直接对话,这只会激怒对你的判决。教会有它的等级,有它自己的制度。你不可能在无损你自己的情况下,公然反抗持续了几个世纪的秩序。
今天,教会只是庇护的一种工具 教会由来已久,有自己的历史。这些时期需要力量和决心。甚至残酷...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教会仍然存在
那么,你就能迫害那些要求自由,而你不愿给的人?
我们不能给予他们自由。在各个地方,教会被无止境的教派所分裂。在德国,英国,斯堪的纳维亚,瑞士,甚至弗兰德斯地区。各国国王向我们挑战。
他们从教会学会,如何利用信仰成为权力工具。所以,每个政府都打算建立自己的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迫如此严格地护卫我们自己的原因。
护卫自己?怎么做?利用西班牙,烧死数以千计的阿拉伯人,犹太人,来维持信仰的纯净? 西班牙是基督教最忠诚的子民,是我们对抗所有极端者的屏障
利用西班牙!今天,天主教会...正在开辟新天地,分裂欧洲 教会的职责就是维护它的完整,打击任何形式的异端邪说。任何对抗教会的人都是敌人,是神圣信仰的敌人
请你,让他们把我带回监狱吧  
编者注 史料记载,布鲁诺从威尼斯被引渡到罗马教廷以后,囚禁和审判时间达8年之久(1592-1600)。由此也可以推测罗马教廷对于他的最终判决也是举棋不定的。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对这一过程作了精心的描绘。总的来说罗马教皇克莱门特八世对此案深感棘手,十分谨慎,不希望立即处死布鲁诺。以免像本丢 彼拉多一样遗臭万年。当神父卓葛利(Tragagliolo)请求他表态时,他模棱两可地说:“也许这次的审判是一个大错误...教会面临艰难的抉择,我们有诸多焦虑.很多时候,当我不能入睡时,我怀疑我自己,并请求圣灵赐我力量.”当卓葛利以巧妙的方式向他传达了布鲁诺要求与他单独会谈的时候,他则更巧妙地避而不答以免引火烧身。而在他左右两侧的参与审判此案的两名红衣主教对此却持不同的态度。红衣主教萨托利(Sartori ,很遗憾未能查到此人的真实历史资料)坚决要求处死布鲁诺以维护宗教的安全;而另一名红衣主教贝拉明却多次力阻匆忙决定,他认为“点火容易灭火难,我担心这场火会烧几个世纪...他必须活着,因为只能由他自己摧毁他的观点(01:28:50-01:30:02)。他几次约会布鲁诺试图说服他转变态度,顺从教会以免被处死(这段剧情有史记为证,见上面综合简译)。但当布鲁诺坚决不从的时候,他们三个人(或他们代表的三种人)却都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高高地举起了屠刀。温故可以知新,对于你死我活的斗争,任何幻想最终都将被现实粉碎。
2-6 巴托洛梅·卡兰萨和多明我会(01:25:09--01:26:38)
巴托洛梅·德·卡兰扎(Bartolomé de Carranza,1503年-1576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多明我会修士。他的一生摇摆于国王与皇帝之间,结果遭到宗教裁判所的长期监禁。他曾几次倡言进行教士改革,写有一篇引发争议的关于教义问答的论文。(这里这里
多明我会(拉丁名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1215年,多明我会由西班牙贵族多明我 古斯曼(Domingo de Guzman,1170-1221)创立于法国图卢兹,1217年获教皇洪诺留三世批准。多明我会建会不久就参与对阿尔比派的攻击,并受教皇委托,主持异端裁判所,职掌教会法庭及教徒诉讼事宜。至今罗马教廷的信理部及教会最高法庭仍由其会士掌握着。多明我会以布道为宗旨,着重劝化异教徒和排斥异端。其会规接近奥斯定会和方济各会,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在灵修方面,该会称多明我曾得有圣母玛利亚亲授之《玫瑰经》,并加以推广,今已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最普遍传诵之经文。道明会在华语区的活动范围一直局限于台湾以及中国的福建地区。(这里
 
 
电影场景(01:25:09--01:26:38)影片中插入一段对天主教内不同派系多明我会会员的审判。卡兰扎(左面尚未跪下的老者)是一名有声望的西班牙托莱多(Toledo)大主教,因为对天主教教义的不同主张而被以“异端”起诉,监禁长达17年(这里),出狱不久即去世。1993年,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并转移到托莱多大教堂。
 
 

2-7 宗教裁判所 Holy Inquisition

宗教裁判所 是基督教会于13~19世纪所建立的跨国家的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或称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主要设在法、意、西等国,常以镇压"异端"或"异端嫌疑者"为名。疯狂迫害一些进步的思想家.科学家以及宗教改革家。前后共历时约500年,15世纪以后其残暴程度达到顶峰。1483年至1820年,仅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判处的异端份子被火刑处死的达10万余人。历史上有名的圣女贞德,布鲁诺,伽利略等审判都是在宗教裁判所进行的,其残暴行为成为基督教黑暗面的代名词。1542年,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异端裁判所,作为所有宗教法庭的最高法庭.其后异端裁判所渐趋式微。1908年罗马最高"异端裁判所"改称"圣部",由教皇亲自主持,公布"禁书目录",负责信仰的纯正化。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宣布宗教信仰自由,原来的异端裁判所又摇身一变,变成了"教义部"。

圣女贞德就义(1412-1431)
 
1632年宗教裁判所审判伽利略(油画 法国Jules-Eugène Lenepveu)
电影场景(01:45:32--01:53:39)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绑在坎波菲奥里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英勇就义
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Campo de' Fiori),矗立起布鲁诺的雕像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Campo de' Fiori),矗立起布鲁诺的雕像以纪念这位伟人
 
003-关于布鲁诺
布鲁诺小传
 
乔尔丹诺·布鲁诺于1565年6月进入一个多明俄会的修道院作见习修士,次年晋升为修士。因对教规公开表示不满,布鲁诺在该修道院期间就受到院方监视,终于在结业前夕,与某神学家辩论时发生冲突,并因公开对教条表示怀疑,面临被宗教裁判所拘捕的危险。为此,他脱下教袍连夜逃跑。为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他于1578年流亡国外,此后一直在瑞士、法国、英国、德国等天主教势力较弱的国家活动,在此期间,他发表一系列著作,宣传哥白尼学说,抨击地心说及教会的陈腐教条。1591年8月,布鲁诺偷偷回国,到威尼斯去作一个叫乔万尼·莫钦尼格的贵族的家庭教师,次年5月,此人向威尼斯宗教裁判所指控布鲁诺为“异端”,并先后三次揭发布鲁诺的所谓“异端言论”,但布鲁诺对此一概否认,威尼斯裁判所无可奈何;随后此案转由罗马的“异端裁判部”审理,经过8年的审讯,布鲁诺始终不承认强加的罪名,最后异端裁判部裁定,布鲁诺不仅是一个异端,而且是“异端的领袖”,决定交由世俗法庭发落;世俗法庭循例判处布鲁诺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送上刑场活活烧死。(这里)
 
布鲁诺的生平:布鲁诺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十七岁时进圣多米尼加修道院。当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已传入意大利,他读后立刻表示拥护。1576年,布鲁诺因反对罗马教会的制度而离开修道院,流亡西欧,曾在许多著名的大学任教。1592年,布鲁诺回到威尼斯,不久即遭逮捕,押送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布鲁诺被囚禁八年,始终坚持自已的学说,终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宗教裁判所奉教皇克莱门特八世大人之命,宣布了布鲁诺亵读神圣宗教的罪行,宣判了将布鲁诺处以火刑的决定,布鲁诺于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繁花广场。
布鲁诺的求学经历:在十余岁时,在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义学校就读,布鲁诺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六年。1565年进入了多米尼加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修道士。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攻读神学,同时他还学习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10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还得到了神甫的教职。
布鲁诺叛教经历:他在教会内部发表了很多污蔑圣经的论文,并且公开嘲讽圣徒,于是被革除教职,且被定为异端而通缉,1578年逃到瑞士,在日内瓦他激烈反对新教加尔文教派,遭到逮捕和监禁。1579年,布鲁诺获释,来到法国南部的土鲁斯,在当地一所大学任教,并且发表反基督教演说,被该校教授和学生抵制,被迫离开,1581年,布鲁诺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宣传唯物主义,遭到天主教和新教加尔文派的反对,1583年,他逃往伦敦,1585返回巴黎。后被再次驱逐出法国。去德国、捷克讲学六年。(这里)

人物简介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1583年,布鲁诺到英国,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585年去德国,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的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书中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明确指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物质的”。还著有《诺亚方舟》,抨击死抱《圣经》的学者。

人物履历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布鲁诺,公元1548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原名菲利普·布鲁诺(Filippo Bruno),父亲乔万尼·布鲁诺(Giovanni Bruno)一名军人。大概他幼年丧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贫寒,靠神甫们收养长大。这个穷孩子自幼好学,15岁那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当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并获得乔尔丹诺的教名。全凭顽强自学,终于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摒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仅28岁的布鲁诺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国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四海为家,在日内瓦、图卢兹、巴黎、伦敦、维登堡和其他许多城市都居住过。尽管如此,布鲁诺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到处作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头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后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布鲁诺进而指出,千千万万颗恒星都是如同太阳那样巨大而炽热的星辰,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驰不息。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生命不仅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
布鲁诺以勇敢的一击,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 壳”捣得粉碎。布鲁诺的卓越思想使与他同时代的人感到茫然,为之惊愕!一般人认为布鲁诺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甚至连那个时代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无法接受,开普勒在阅读布鲁诺的著作时感到一阵阵头目眩晕!

布鲁诺在天主教会的眼里,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施展狡诈的阴谋诡计,以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监狱里,接连不断地审讯和折磨竟达8年之久!


由于布鲁诺是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所以天主教企图迫使他当众悔悟,声名狼藉,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切的恐吓威胁利诱都丝毫没有动摇布鲁诺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会的人们绝望了,他们凶相毕露,建议当局将布鲁诺活活烧死。布鲁诺似乎早已料到,当他听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对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英勇就义了。
由于布鲁诺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哥白尼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天主教会深深知道这种科学对他们是莫大的威胁,于是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动论》列为禁书,不准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百度百科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布鲁诺/Giordano Bruno
人物生平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在十余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义学校就读。布鲁诺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六年。1565年,布鲁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进入了多米尼克僧团的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僧侣。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攻读神学,同时他还刻苦钻研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10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还得到了神甫的教职。布鲁诺不仅在修道院学校学习,还经常参加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人文主义者交往甚密。在当时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布鲁诺阅读了不少禁书,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当代著名哲学家特列佐(1508-1588)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学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对经院哲学家们所宣传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但布鲁诺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为了逃避审判,他离开了修道院,逃往罗马,后来又转移到威尼斯。由于宗教法庭到处通缉他,整个意大利没有一块他立足的地方。1578年,他越过海拔4000米高的阿尔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内瓦由于他激烈反对加尔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监禁。1579年,布鲁诺获释后来到法国南部重镇土鲁斯,在当地一所大学任教,他在一次辩论会上,发表了新奇大胆的言论,抨击传统看法,引起了该校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学生的反对,他被迫离开了土鲁斯。1581年,布鲁诺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宣传唯物主义和新的天文学观点,遭到法国天主教和加尔文教的围攻。1583年,他逃往伦敦。这个时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创作高峰的年代。这些年他发表了数部用意大利文写的作品:《灰堆上的华宴》、《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飞马和野驴的秘密》、《论英雄热情》等等。这些著作语言丰富生动,论述尖锐泼辣,结构严谨无隙,既可见当时哲学论战之尖锐激烈,又体现出他宣传新思想的满腔热情。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辩论会上,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演说批判了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说,同经院哲学家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于是布鲁诺又被禁止讲课。1585年,布鲁诺返回巴黎。第二年春天,在巴黎最古老的
著名学府索尔蓬纳大学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辩论会,他在演说中再次论证了他的宇宙观。由于他反对被教会奉为绝对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被再次驱逐出法国。后来布鲁诺又去德国、捷克讲学,漂泊了六年。在侨居法兰克福期间,他又发表了三部用拉丁文撰写的著作:《论三种极小和限度》、《论单子、数和形》和《论无量和无数》。
由于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凌晨,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传进千家万户。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群众。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刽子手用木塞堵住了他的嘴,然后点燃了干柴。布鲁诺在熊熊的烈火中英勇地就义了。
编辑本段人物纪念
布鲁诺死后,罗马教廷害怕人们抢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的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收集起来,抛洒在台伯河里。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了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勇气和功绩。
(百度百科
004- 地心说和日心说
4-1 托勒密体系和地心说

地心说 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一种学说。

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托勒密体系(Ptolemaic system) 公元2世纪,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在其巨著《天文学大成》中,总结前人成就,提出了地心体系宇宙图景。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1.地球静止不动地位于整个宇宙中心,距地球由近及远的天体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恒星;在恒星之外,还有一层“最高天”。
2.五大行星各自都在一个较小的“本轮”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庞大的“均轮”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和月球没有本轮,直接在均轮上运动,地球又稍稍偏离所有均轮中心。通过选择各个本轮、均轮半径的比、它们转动的不同速度比以及两种轮子轨道平面的不同倾角,就可以解释行星视运动中的“顺行”、“逆行”、“合”、“留”等现象。
3.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始终位于日地的连线上,本轮中心在均轮上一年转一周。所以水星和金星只能出现在黄昏后和黎明前。火星、木星、土星这三颗行星与本轮中心的连线,始终与日地连线平行,这三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转一周。
4.日、月、行星除了做上述复杂的轨道运动外,还随恒星一起每天做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选择了固连于地球的参考系,未能反映出行星运动的本质;但它仍对古希腊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地心体系中,天体按固有规律运动,否认了上帝的自由意志,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教会所不容;直到1215年教会还不准在大学里讲授托勒密学说。格列高利9世(Gregory,IX,1227~1241在位)当了教皇以后,局面才发生了变化。格列高利精心地改造并利用了托勒密学说,宣传地球居于宇宙中心绝非偶然,乃是上帝把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类放在宇宙的中心去管理天地万物。这就使原来具有进步意义的学说变成了神学的理论支柱,从而桎梏了科学的发展。(这里

地心说
地心说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
受到地心说迫害的近代科学家
布鲁诺(Giordano Btuno)1548年-1600年,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1583年,布鲁诺到英国,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585年去德国,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的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书中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明确指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宇宙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物质的”。还著有《诺亚方舟》,抨击死抱《圣经》的学者。
伽俐略1564年-1642年 1609年伽俐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发现:月亮不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它的表面矗立着无数座火山口和高山。于是他得出结论说从总体来看,天体不是平滑完美的,而是和地球同样,具有凸凹不平的表面。通过观察,他看到从整体来讲银河并不是一片银色的云体,而是由众多的个体星星组成的,这些星星距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致用肉眼看上去就成了模糊的一片。通过对行星的观察,他发现有些环带包围着土星,有四个卫星绕着木星运行。这显然说明了地球以外的行星周围也可能会有运行的天体。通过观察他发现了太阳黑子(事实上在他以前就有人观察到了太阳黑子,但是他公布的观察结果更有说服力,因而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他发现金星这颗行星的盈亏和月亮的盈亏十分相似。这对于说明地球和所有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行的哥白尼学说是一项重要的证据。由于支持哥白尼学说而遭致了有势力的教会的反对,1616年他被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学说。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3年,他被罗马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判处8年软禁,并再次被逼表示和哥白尼学说决裂。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病逝。(这里
 
 
4-2 哥白尼和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尼古拉·哥白尼(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上中学时就对天文学很感兴趣,曾跟着老师在教堂的塔顶上观察星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文现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终于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隆重的重新下葬。(这里这里
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005- 关于导演朱里亚诺 孟塔多(Giuliano Montaldo)
朱里亚诺 孟塔多(Giuliano Montaldo)

Giuliano Montaldo (born February 22, 1930 in Genoa) is an Italian film director.

While he was still a young student, Montaldo was recruited by the director Carlo Lizzani for the role of leading actor in the film Achtung! Banditi! (1951). Following this experience he began an apprenticeship as an assistant director of Lizzani and Gillo Pontecorvo.

In 1960 he made his debut as a director with Tiro al piccione, a film about the partisan resistance, which entered for a competition in Venice Film Festival in 1961. In 1965 he wrote and directed Una bella grinta, a cyn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boom of Italy, winning the Special Prize of the Jury at Berlin Film Festival. He then directed the production Grand Slam (1967) which starred an international cast including Edward G. Robinson, Klaus Kinski, and Janet Leigh. His cinema career continued with Gott mit uns (1969), and Sacco and Vanzetti (1971), a film about the abuses of the military, judicial and religious power.

In 1982 he directed the colossal television miniseries Marco Polo, which won th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Miniseries.(See here)

译文: 朱里亚诺 孟塔多(Giuliano Montaldo 1930年2月22日生于意大利热那亚)是意大利电影导演.

在他还是青年学生的时侯,孟塔多就被导演卡罗 里赞尼(Carlo Lizzani)在电影 Achtung! Banditi! (1951)中起用.接下来他成为导演里赞尼和吉洛 彭提卡罗(Gillo Pontecorvo)的助手.

1960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以游击队抵抗力量为主题的电影,并于1961年参加了嘎纳电影节的竞争.在1965年,他编写和导演了电影"Una bella grinta",并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特殊奖.这部电影以愤世嫉俗的手法描写了意大利的经济繁荣.之后他导演了许多电影并起用了很多国际知名影星如Edward G. Robinson, Klaus Kinski, 和Janet Leigh. 他的电影事业随着诸如Gott mit uns (1969)(译注:"和平的第五天",其音乐见本站此页)和"萨科和万泽提"-- 一部关于滥用军队和司法权力的电影--而继续发展.

在1982年,他导演了电视连续剧"马可波罗"(译注,这是一部中意合拍的著名电影,详见本站此页).由于它的出色表现而被授于了艾美奖(译自维基百科,见这里)

朱里亚诺 孟塔多的作品

作为导演 Giuliano Montaldo的电影作品(数量:17)

Demoni di San Pietroburgo, I ------- (2008)
Stagioni dell'aquila, Le ------- (1997)
杀戮时刻 Tempo di uccidere ------- (1990)
Occhiali d'oro, Gli ------- (1987)
Giorno prima, Il ------- (1987)
Addio a Enrico Berlinguer, L' ------- (1984)
Giocattolo, Il ------- (1979)
Circuito chiuso ------- (1978)
Agnese va a morire, L' ------- (1976)
Giordano Bruno ------- (1973)
死刑台的旋律 Sacco e Vanzetti ------- (1971)
Dio è con noi ------- (1969)
铤而走险 Intoccabili, Gli ------- (1968)
Ad ogni costo ------- (1967)
Bella grinta, Una ------- (1965)
Extraconiugale ------- (1964)
Tiro al piccione ------- (1962)

演员 Giuliano Montaldo的电影作品(数量:13)

凯门鳄 Caimano, Il ------- (2006)
Sacco and Vanzetti ------- (2006)
Eroe borghese, Un ------- (1995)
Lungo silenzio, Il ------- (1993)
Extraconiugale ------- (1964)
接班人 Assassino, L' ------- (1961)
Momento più bello, Il ------- (1957)
Donna del giorno, La ------- (1956)
Ragazze di San Frediano, Le ------- (1955)
Sbandati, Gli ------- (1955)
Cronache di poveri amanti ------- (1954)
Ai margini della metropoli ------- (1952)
Achtung! Banditi! ------- (1951)

作为编剧 Giuliano Montaldo的电影作品(数量:14)

Demoni di San Pietroburgo, I ------- (2008)
杀戮时刻 Tempo di uccidere ------- (1990)
Occhiali d'oro, Gli ------- (1987)
Giorno prima, Il ------- (1987)
Giocattolo, Il ------- (1979)
Circuito chiuso ------- (1978)
Agnese va a morire, L' ------- (1976)
Giordano Bruno ------- (1973)
死刑台的旋律 Sacco e Vanzetti ------- (1971)
Dio è con noi ------- (1969)
铤而走险 Intoccabili, Gli ------- (1968)
Bella grinta, Una ------- (1965)
Extraconiugale ------- (1964)
Orazi e curiazi ------- (1961)

作为助理导演 Giuliano Montaldo的电影作品(数量:4)

阿尔及尔之战/阿尔及尔战争 Battaglia di Algeri, La ------- (1966)
接班人 Assassino, L' ------- (1961)
Kapò ------- (1959)
Grande strada azzurra, La ------- (1957)
作为其他职员 Giuliano Montaldo的电影作品(数量:1)
Turandot ------- (1983)

 

006-原声音乐和电影下载
 
此片的原声音乐12首见此页 >>>>>>
 
电影文件下载
现对VIP会员提供其文件下载. 700 Kbps WMV 格式 中英文字幕 637M 113'39" 请由此进入下载页(由于空间限制,文件不能保证长期保留)
 
衷心感谢志愿者GREENERY朋友提供的中文字幕!
2013.6.12
 
主站的的重要栏目和网页
2009年编制的老年表
电影赏析
音乐赏析
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专栏
杨大林先生,杨东女士专拦
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莫里康内乐曲
著名艺术家演奏的莫里康内乐曲
邮探世界名人
意大利电影研究专拦
关于"Chi Mai"
莫里康内欧美亚六场音乐会对比研究
网友提供的莫里康内作品
边说边听边看--专题
网友个人专栏
WAP手机网站
莫里康内MIDI铃声
软件介绍
求谱网友交流
全球莫里康内相关网站
海外优秀搜索引擎
BBC-HVF 访谈莫里康
莫里康内上海音乐会
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
我喜爱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新闻(中国)
全国及境外TV节目预报
奥斯卡和莫里康内
遭遇黑客
西巴女王
十三年后再访伊莫拉
"海上钢琴师"琴友天地
"阿隆桑方"研究
"工人阶级上天堂"研究
"死刑台的旋律"研究
我最喜爱的西洋杰出音乐回顾
"索多玛的120天"评述
电影"我的青春/梅泰罗"探析
"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
孩子们的作品
不得不看(新闻拾零)
电影"豺狼的日子"专页
八十年代歌曲回顾
电影"德黑兰-43"音乐专页
苏俄爱国歌曲
网站地图
Add to Google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2014): 苏ICP备11039856号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 2003 hwg 版权所有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