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VIP-->vip-personal-000-->013 |
Same
EN |
陶嘉专栏-1 Bertrand TAO
column-1
|
|
|
激情难舍的莫里康内2015法国南特音乐会
|
来自巴黎陶先生的宝贵资料
|
陶先生是一位法籍华人老朋友,现在居住在巴黎。前不久他发来一个电子邮件,告诉笔者他将于2015年3月16日出席莫里康内在法国南特举办的音乐会(之后7月11日他还会出席莫里康内在法国南部城市尼姆举办的另一场音乐会。而且他还特意多买了两张最好位置的票并盛情邀请笔者携友人届时与会。南特和尼姆都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和文化艺术之都,南特还是“音乐大师”主编布斯特的老家,我对那里有很深的印象。
|
|
|
|
|
不过两个城市距离陶先生居住的巴黎都很远,直线距离也在400-600公里以远,他花那么多的时间,金钱一个不漏的去聆听,由此也可见其莫迷程度之一斑了 |
|
|
不过这对于笔者而言,却真是一个好消息。自从去年大师因健康出现问题住院治疗之后,一系列音乐会都被推迟甚至取消。今年虽然大师恢复了健康,但早在2014年初就有消息传出大师将在全球连续举行一系列的告别音乐会。从大师今年已届87岁高龄的实际状况来看,这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虽然我有幸在2009年参加过大师的北京音乐会并亲自和他握手献礼,但看来今后这样的机会绝对是越来越罕见了。虽然这次我因为自己的健康原因无法回应陶先生的邀请,但请他代为收集一些音乐会的图片,照片,资料,文章等等以作为历史资料保存并和爱好者共享倒是有可能的。因此我迅速回复并询问陶先生是否可以为此做一些工作,他很快就答应了我的请求。3月17日晚上将近11点,我已准备关机睡觉,但邮箱突然一连串接到了17封邮件,我感到有点异样,是不是又遭遇黑客攻击了?当我仔细查看时,发现原来是陶先生的邮件。啊,这是音乐会的第二天,巴黎时间大约是下午4点,大概陶先生马不停蹄地赶回巴黎连业务都来不及打点就忙着给我发邮件了。我打开一看,果然如此,每个邮件都带有很多照片和资料,再看看他的说明,立马使我感受到了如临现场的爆满情景以及所有听众那种极度热烈且带有几丝伤感的气氛。毕竟大师是人不是神,他还能再坚持多久呢?以后还能再看到听到他执棒演出的音乐会吗? |
为了使大家原汁原味地体会陶先生那份感受,以下我原封不动地按陶先生的17封邮件文字和所有照片的顺序发表出来。由于照片太多,尺寸太大(但很多是手机拍摄,清晰度略差),在此页只能于以缩小,但均附有对原照片的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链接查看 |
邮件1-南特( Nantes) 市莫老演奏会
|
我回到家了,因时间原因,简要向您介绍一下情况 :
昨天出发,汽车 + 高铁 (400 km) + 有轨电车 + 步行,
终于来到 Zénith 剧场,莫老环法国演出第三场。8 点开始。
5800人的演出厅,座无虚席。
门口安检非常厉害,扣下所有的锂电池, 我带的相机等于白带了。
演出前,主办方提醒不准录影,不准照相,手机要关掉。 所以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拍照的,而我手机拍的几张照片效果很不好。
待续
|
|
|
|
|
|
邮件-4 Fwd: 南特(Nantes) 市莫老演奏会
|
刚才忘了抄件给赵,陈两位先生 |
|
邮件-5 我的门票(电子票): 我把我的个人住址和姓名遮住了,请理解
|
|
|
邮件-6 演出结束后大家踊跃购买纪念品 :(这时候我取回了相机电池,用照相机拍的,效果好些)可以看到,最后
cd 全部售罄
|
|
|
|
|
邮件9- 大本纪念册 + 配套cd 4 张 (我把3个品种的
cd + 书都一网打尽了),可惜老人家年事太高,人也太多,没有本人签名活动安排
|
|
|
邮件10-节目表, 上半场以 life and legend
起, 幕间休息20分钟, 下半场 从 chi mai 起
|
|
|
邮件11-大册子封面和内页节选 (大小册子封面和封底图片一模一样)
|
|
|
邮件12-法文节目单(免费的) 薄薄一张,放在不显眼处,散场时偶然发现,
我拿了5张, 许多观众听众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进场时没有人发现
|
|
|
邮件13-当天演出手册 (含节目表) 收费15欧元 (英语版,这次欧洲巡回演出通用)+
附加一份小的册子 (买一送一,不买不送)
|
|
|
邮件14-小册子以这次巡回演出所到各国语言介绍, 补充全英语的大册子,
演出的乐团来自捷克国立交响乐团, 主场女高音仍然是 苏珊娜 里佳齐 女士 (我中文译文不一定准)
|
|
|
|
邮件16-整个乐队的首席演奏家和主唱看上去都是意大利团队
|
|
|
邮件17-结束语
|
|
演出过程简介 (个人感受)
老人家年事已高, 没有站着指挥, 给他特制了一把高椅,从背后看像是站着,但是从多次起身感谢观众热烈鼓掌的动作中,我判断他是坐着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也一点都不妨碍演出的质量。
观众席中大半观众都是中老年人,但是年轻人更开放些, 鼓掌时总是带头起身热烈鼓掌,带动所有观众起立,整个演出的气氛非常热烈感人,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可能是和老人家的最后一次互动和道别,
还有些观众是从意大利赶来的(用意大利语高呼点唱(谢幕时)
苏珊娜的歌喉如天竺的声音, 三首高音唱的淋漓尽致,让大家觉得万分。她的台风优雅,丰满成熟,如女神从天而降,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
合唱团我大致数了一下,有将近80个成员,那歌声唱的波澜壮阔, 听了无法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尤其是唱
Mission 主题曲 (Gabriel’s Oboe + Falls) 时。
室内音响效果无懈可击,2个多小时的时间过的太快了。莫老走路谈不上健步如飞,但是很稳健,健康状态看起来不错。
谢幕后,在观众的雷鸣般不惜的掌声中, 前后追加了(其实是重复演出)3个节目,
依次如下 :
1 / Chi Mai (The professional), 乐队再次演奏了一遍
2 / 莫老亲自把苏珊娜请出, 重唱了 The Esctasy of Gold
3 / 合唱团再唱了一遍 Mission 的主题曲
然后莫老向所有的观众再次鞠躬致敬,向乐队全体成员致敬,和乐队的首席演奏家们分别握手,拿起他的乐谱文件夹,默默走入后台(似乎走进历史...)
我介绍到此,谨和大家分享。
我们再联系
陶
2015年3月17日于巴黎
|
|
|
|
|
|
|
编者有感
|
|
在编辑这个网页之后,首先是要感谢陶先生的热情。对于莫里康内自1984年起在全球举办的近两百次巡演的具体情况,除了偶尔可以买到几张著名音乐会的光盘之外,我们一直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作为国人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去参与这些音乐会。虽然近几年来,国人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数猛增到亿人以上,但其中莫里康内爱好者所占比例恐怕还是微乎其微。就是其中有一些人,能有机会亲身参加这种音乐会的更使凤毛麟角。而在这凤毛麟角的人群中间能够为我们提供资讯的人可能只好用大海捞针来形容了。 |
不过,这几年情况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中青年一代出国求学,派驻国外,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海外经商,国外定居等等一系列方式出国甚至取得新的国籍的人数也急剧上升。就拿最近3月21日即将在上海即将举办的上海新影轻音乐团莫里康内主题音乐会来说,由于我们和该团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广泛传递这次音乐会的信息,编者曾为有可能(即上海和周边地区)参与的几百位会员朋友发出联系邮件,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人群给我回复的邮件中,告诉我现已居住在国外(定居或临时居住)的人数比例竟然高达28%!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
陶先生就是属于这样人群中的一位,而且是一位在国外创业的人士。更可喜的是,他是一位铁杆莫迷。由此而产生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网页。他所描述和记录的现场氛围十分宝贵。这使得我们也能从音乐会的组织者和音乐会的听众两个侧面去了解国外音乐会的真实情况,并从它的浓厚气氛中受到感染。 |
从陶先生发来的照片和文字描述中,笔者的感受大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用在本页标题的“激情难舍”:说到激情,有很多例证,就拿陶先生自己从400公里以外,花去两天时间(而且不在周日假期之中),还有至少四五百欧元的花费(门票,交通,餐旅,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等等)专程参与这次音乐会(还不谈他7月11日又远赴600公里以外的尼姆参加另一场音乐会),这种行为,没有激情是不会出现的;再从陶先生的描述:“5800人的演出厅,座无虚席”,“...起身热烈鼓掌,带动所有观众起立,整个演出的气氛非常热烈感人”以及照片上黑压压的人群,无不使人感到这种发自内心的激情。 |
|
说到难舍,陶先生“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可能是和老人家的最后一次互动和道别”的几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查看了陶先生发来的音乐会节目表,仍然不出所料,这些全是莫老音乐会的传统节目,和我们已经掌握的欧美亚六场音乐会的节目单相比,甚至可以用“毫无新意”四个字来形容。而且从照片中听众的年龄来看,多数还是中老年人,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对这种音乐会甚至已经听过不少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总是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始终趋之若鹜,难舍难分呢?我想:首先应该是由于莫里康内作品的无穷魅力而产生的怀旧情结,就像那挥之不去的乡愁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到这些曲目,那些魔幻般的旋律早已深深植入了他们躯体的听觉,视觉,感觉等等各种细胞单元之中。之后他们成长,拼搏,经历过漫长的人生旅途,有的成功,有的落魄。但几十年来,莫里康内的作品始终和他不离不弃,常常会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引起他们的无数感慨。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年龄越大,就越想找回那些令他终身难忘的激情时刻。常常在莫里康内音乐会的录像中会看到那些悄悄抹去眼泪的听众。我想,这大概是人们难舍此情的一个基本原因吧 |
|
|
|
然而对于这一次音乐会而言,其难舍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来自人们对大师天寿的推测。特别是2014年大师长期住院治疗背部疾病而引起爱好者们的不安。早在2014年初,第4期“音乐大师/Maestro”的一篇文章就曾报道一家爱尔兰的网站
http://www.rte.ie说:莫里康内将最后一次返回都柏林,作为他告别全球巡回演出的一部分。而经过2014年的大病治疗,大家对于这位年已87岁老人身体的关注和担心与日俱增。不论官方消息怎样说,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下一次还能再看到他老人家吗?”正如陶先生在邮件中所说:
(莫里康内)“....拿起他的乐谱文件夹,默默走入后台(似乎走进历史...)”对于这样一位他们所深爱的被称为“莫扎特再生”的举世无双的伟大的音乐家,抓住也许是最后的一次机会,看到他的身影,听到由他作曲并由他本人亲自指挥的音乐,买到值得永久纪念的东西,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恐怕是这次音乐会激情爆满的最大外因了。 |
不过,如果我们看看“音乐大师”2015年第6期发布的消息以及莫老最新重建的官网消息,也许会得到一些安慰。自2015年2月开始直到9月份。大师的音乐会整整安排了26场。(最忙的3月份竟达到11场)
甚至大大地超过了他个人2007年的最高纪录23场(见这里第6部分)这样的演出密度,就是年轻的音乐家恐怕都会感到吃力。看来大师体能的潜力也许会和他的音乐智慧一样无穷无尽。不过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师要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祝愿大师健康长寿,在宝贵的晚年能为全世界留下更多的宝贵作品。
|
下图:2014年第6期“音乐大师”有关莫里康内动态的报道(即将在本站2015增刊中发布)
|
|
|
|
|
|
|
|
|
|
衷心感谢陶先生的热情帮助,愿全球莫里康内爱好者共享这些宝贵资料
|
|
|
2015.3.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