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康内爱好者
Morricone Fans
新版主页
English
年表
音乐概览
电影概览
VIP 申请
VIP 登录
电影欣赏
作品研究
琴谱
字幕
音乐大师
手机网站
付款
旧版主页
Old-Eng
站长手记
手册征订
个人专栏
最新网页
重要通告
资源库
资源传送
歌词
莫迷网联
俱乐部
站内留言
关于我们
手机论坛
旧版博客
EM简介
EM新闻
琴友专栏
名曲120
网站地图
邮探名人
出生入死
邮币卡转让
音乐顾问
软件介绍
E.M.手册
站长信箱
----------------------
   
---------------------------
主页-->personal-000-->Sherry-000-->Sherry-f013
Sherry的个人专栏-f013
The personal column of Sherry -f013
Sherry 的 E-mail 是: dingsherry@yahoo.com.cn
 
 
Sherry 在论坛发表的文章选
关于其它的主题帖子-3
(本站注:原帖有许多图片和音乐在线播放功能,由于时间关系暂未加入,有待今后补充,请大家原谅)
008-[转帖]医生到底收了多少黑钱? (2005.4.11.) 1/35 浏览本站保存的原帖 >>>>

标 题: 我知道医生收了多少黑钱!

我是一个医生,客观的说说偶的看法
1 医生的收入
2 医生的付出
3 谁得了好处?
4 他们付出了什么?
5 政策怎样?
6 政府的得失
7 谁在哭?
8 谁在笑?
9 路在何方?

1.医生的收入分几部分
1.1 工资 国家发给医生的工资和政府公务员没什么两样,从本科毕业生到博导大约从500————1500之间,特殊地区除外如深圳。
1.2 奖金
从省一级医院,包括医学院附院,到地市级医院,再到县乡级医院可分为大致三等九级,本人自己分的,基本可包括国内百分之七十的医院,奖金大致从500到6000/月,每一级大约为600/级,三甲医院大致4000加减2000,二甲医院1500加减1000,一甲1000加减1000,但是同一个医院不同的
科室之间也分三六九等,同一个科室不同的医生差别也极大那就不用说了,举例如脑外科可以拿6000/月,
可能儿科只有1500/月,各大小医院在奖金方面差别之大,这和就诊病人多少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有关,偶就不多说了,大概在负几百到一万之间波动,负的是因为少数病人欠费,逃费后被医院扣的。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大医院毕竟是少数,全国加起来也占不到医院总数的百分之十,像金
字塔一样经济条件好的病人去好医院,大多数的病人都去一般的医院,大多数医院的大多数医生拿不到2000/月。
1.3 药品回扣 我可以说一半的医生拿了,我就拿过,大医院从几千到几万/月,中医院从几百到几千/月,小医院从零到几百/月,只是差别不同从0到几万/月, 也呈金字塔分布,从主任到主治,再到住院医生分配呈倒金字塔,之中的复杂我就不一一道来了
1.4 全体医生的总收入大致如下
:大约不到百分之十的大医生月收入一万到十万,不到百分之一的权威医生月收入可以拿到几十万,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医生月收入三千到一万,大多数的医生月收入不到三千,甚至和工人一样下岗失业,不要忘了我国大部分的病人是农民和工人,为他们服务的医生才占到大多数。

2 医生真的好累

大家不要总盯着大城市的那些大医院里的教授和大医生们,他们只占全国二百三十万医生的百分之几,大多数人不要忘了,你们不是出生在这些大医院里,你们又有几个是这些个教授和所谓的大医生的手上分娩出来的,你们在抨击医生这个金字塔顶端的部分人的时候,是否问过你们的母亲
,医生这个群体是否大多数都烂了?那些默默工作,精益求精的医生,那些每天二十四小时守候在急诊科和病房的医护人员,那些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120比119还不如?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生病的时候,心里第一想的还是医生。
2.1 大学毕业还有多少人长年每周要倒晚夜班,大学毕业还有多少人长年没有周末,但这是每个医生的日常功课,几乎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胃病,手术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小孩顾不到,甚至后院起火。
2.2
只是累身倒也罢了,关键是累心,我刚工作的时候干儿科,不值班时,睡前要把自己的病人回顾一遍,每天起床也总担心自己床上的病人能不能在早查房时再见到,管了十几张床,病危的常有三四个,到病房后第一个就拿眼睛瞟那几个病危的床,看床空了没有,时间久了,就神经质了,某
天正在办公室写病程记录,突然听到惊叫 "一条直线”我几乎是弹起来,冲到叫声处,检查后才发现是心电导极脱落,一场虚惊。
2.3
几年儿科干下来,我们已经“变态”了,早晨交班,报告几号床死了,我有时会舒心的苦笑,不是我冷血,而是心理上有一种解脱感,时时揪着的心,有那么一刻可以放松一下,虽然早就知道挽救的希望不大,虽尽了力,但不是死在自己的班上,内心的负疚感要少一些。我经常盼着早一点
下班,就是希望那些奄奄一息的孩子,在用尽办法后能平安度过危险期,我常常下了班像逃跑一样离开,是不愿看着那一双双忽闪忽闪将要闭上的眼睛。
2.4 三年以后,我的老师告诉我说,我已经不比那些主治医生差了,虽然我离升主治还有两年,可是我得了神经衰弱,睡眠差,后来又患了甲亢
,我要求调到外科去,从内科转外科这种罕见的事,发生在我身上,也算是对我付出的回报吧,可我的另一个同事考研,仍坚持考儿科,我只有佩服她的神经足够粗足够韧了。
2.5
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有一对双胞胎早产,体重不足1500克,送医院时就很晚了,家长才结了婚,还欠了债,科室的同事替他们凑了几百块钱,买来先锋霉素用上,可是血浆和白蛋白以及丙种球蛋白就不是我们能担的起得了,最终孩子没能救到,像这样我们每月都能碰到几个,有的救到,
有的救不到,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科室里只有葡萄糖和青霉素管够,其他的都是和超市里一样,交钱到药房领药,取血。在一次次凑钱后,我也常自问,怎么办?可是我最终没有找到答案。
2.6 至于那些年轻的父母们,小孩生病不早送医院,临到急了,要命了,没钱治,或买不起贵重药品跟医生急得主,我就不想提了,小孩的医药费大多数单位都不管。我媳妇有时给我开玩笑说,给我生一龙凤胎,我就常想起那对双胞胎,医药费该怎么解决?

3 谁得了好处?
医药费每年上涨,大多数医生觉得自己收入不高,钱到哪里去了?
3.1 医院里养了太多的闲人,医院里大多数后勤干部一家三代在医院,更有甚者六亲八戚一起进来,后勤正式工不干活,全由医院出钱请临时工,这些人在变相的喝病人的血。
3.2 医院赚了钱要拿来建楼,买设备,一个800张床的医院,如果年毛收入上八千万,那么一年有四个百万富翁,分别是院长,药剂科主任,设备科主任,基建科主任,这是小吸血鬼。
3.3 大吸血鬼是那些大小衙内们,方式有两种,其一 是把基础用药如维生素类,国产抗生素类,降压药等,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勾结药政部门抬高批发价和零售价,勾结各药剂科大小头目进驻医院,
赶走其他药厂的同质低价药,搞垄断专卖,看清楚,不是买。其二
一些疗效好的进口药独家把持总代理或分装厂,一美元一克的某第三代先锋霉素,在我们国家买了近十年二十美元一克,这两年才降下来,但还要六美元一克,这种抗生素我国一年要用十几吨,算算吧。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进口药,我们医院有上百种。

4 他们付出了什么?
他们付出了什么?他们究竟付出了什么?他们不过是吃吃喝喝,划划账本而已。

5 政策怎样?
5.1 绝大多数医院已经没有政府支持了,既不拨款改建病房,也不拨款购买医疗设备,那几十万,上百万的监护仪,呼吸机,几百上千万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CT,核磁得分摊到每个病人头上。
5.2 国外的非OTC〔非处方用药:指常用的维生素.感冒药.胃药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中间商可以赚取一定利润外,医院用药出厂价=零售价,没有人能从中渔利。
5.3 国外的医疗保险我就不说了,国外的,政府办的免费医院,有人了解就不多了,先看病,后交钱,交不起,可以转成长期贷款,慢慢还,几十年也可以。

6 政府的得失

6.1
政府转嫁了矛盾,到医院和医生身上,要医生养活自己,养活一群官痞,和一大群本不应存在的奸商,还负担仪器设备的更新,病房的改造,和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病人,缓解了医疗经费缺口造成的本应是政府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就像基础教育的收费问题一样,本应是政府的份内事,却把
它转嫁到学生家长头上一样。
6.2 短期看政府与患者矛盾减小了,长远来看政策的短见性后患无穷,政策使医生们应有的收入拿不到,逼迫他们与那些灰色群体接触,谋求自己合理不合法的收入。

7 谁在哭泣?
7.1 那对双胞胎的父母在哭泣,怎么缴税有政策,有病没钱治就没政策。
7.2 那位写<中国最肮脏的产业>的作者在哭泣,我看了他的文章,通篇只有四个字——没钱治病,我想如果不是经济原因,他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气。
7.3 那些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在哭泣,我知道的病人有自杀的,有主张安乐死的,其实,我知道他们是没钱杀,没钱死的。
7.4
医生们在哭泣,医生们得先把那些老爷们喂肥了,才有自己的一口剩饭吃,中国人的传统使得他们象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挣扎着活命,而没有余力抗争,他们在身体上,心理上负担的太多,但专业所限,使他们无力改变现实,跳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失去一切机遇和努力。

8 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在笑,我把矛盾转移出去了,你们爱怎么吵都好,自己只管升官发财;那些奸商们在笑,你们吵吧我只管赚钱,他们的笑声划过夜空,传到我耳里,我似乎看到他们嘴里在嚼着什么,我没看清,但那杯子里的液体分明是血红色。

9
政策负担的越来越少,把社会转型的矛盾推在医生的头上,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但是很多的生命是靠现代高科技挽救的呀!也就意味着是财富加知识堆积起来的,医生具备医学知识,他们口袋里并没有比黄金还贵的药品,他们身上也没有抽不完的血浆和蛋白呀!白求恩大夫不就死在少那么
几只当时比黄金还贵的青霉素上么!快一个世纪了,他要知道还有许多人死于没钱,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办法?

009-[原创]愚人的晚餐,生活的游戏 (2005.10.23.) 10/143 浏览本站保存的原帖 >>>>

 

这是一个关于“白痴”的故事,说得雅一些,就是愚人吧。何谓愚人,何谓智者,还真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但世人往往会嘲笑那些行为方式异于世俗观念的人,或者,他们仅仅是异于自己社交圈子所认可观念。如此这般,在你嘲笑那些所谓“愚人”之时,你自己的某方面也许恰好是他人的嘲笑对象,你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愚人”呢?就像故事开头出现的那个“飞去来器”,你向远处掷出一样东西,风速和转动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它回转,也许就正好会砸中投掷者的脑门。伊丽莎白的父亲本内特先生这样说:“生活无非如此,你笑笑别人,别人笑笑你。”偶尔看到这么一句话:愚人愚己,娱人娱己。的确如此。

先来听听影片的主题曲,轻松、谐谑的吉他主奏,细致而不铺张,由此可以大致判断影片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法文片名:Le Dîner de cons
英文名称:The Dinner Game
中文名称:白痴晚宴、晚餐游戏、黐餐游戏、客人变成猪、傻瓜晚餐会
发行时间:1998年04月15日
编剧:Francis Veber
导演:Francis Veber
主要演员及角色:
Thierry Lhermitte .... Pierre Brochant
Jacques Villeret .... François Pignon
Francis Huster .... Just Leblanc
Daniel Prévost .... Cheval
Alexandra Vandernoot .... Christine Brochant
Catherine Frot .... Marlène Sasseur
配乐:Vladimir Cosma

情节:
富有、英俊的出版商Pierre Brochant和他的朋友们每周都会举行一个“白痴”晚餐,晚餐要求每位客人都必须带一个“白痴”赴宴,大家故意逗“白痴”说话取乐,然后进行评比,选出“白痴之最”。在这些上流社会精英们的眼里,白痴可能是某些有特殊癖好、自得其乐的怪人,而这些特殊癖好可以是收集“飞去来器”,也可以是收集古董铁勺;白痴们也总是乐于表现自己,乐于巴结名望人士,具有所有的乐观特质,从而使他们丝毫不觉察自己在别人眼里的“白痴形象”,或者即使觉察了也不会影响他们的乐观天性。
这一次的晚餐前夕,正当Pierre发愁自己的白痴人选时,出现了在税务局工作的François Pignon。这位先生憨态可鞠,他的爱好是用火柴棍制作著名建筑物模型。当他在火车上得意地向Pierre的朋友炫耀自己的杰作后,便立刻被那位朋友相中推荐给Pierre作为“冠军白痴”的人选。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冠军人选”,Pierre打电话邀请François在晚餐前先到自己家中做客。可惜老天作对,Pierre意外扭伤了背,不能赴宴,却未能及时通知已经兴致勃勃出门的François。于是接着便出现了一连串令人捧腹却又合情合理的意外……

主要人物:
François Pignon,有台译为“平庸先生”,倒是非常谐音及形象。这是一个心地纯良的真小人,总是自告奋勇地想帮助别人,却又总是会把事情搞砸;家庭变故并未改变他乐观天性,却使他投入一项旁人看来非常可笑的爱好,尽管事实上这项爱好的结果证明了他某方面的天才,却无法改变他在别人眼中的“白痴形象”;“白痴”偶尔也会发现自己形象不佳,也会伤心,但乐观天性总是能让他迅速忘记不快;但“白痴”也有灵光一现,让“聪明人”刮目相看的时候,虽然这一刻又总是迅速被他的“白痴作为”所破坏,而他的那个被“聪明人”嘲笑的爱好,换个角度来看,不正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天才吗?
Pierre Brochant,相对于“白痴”,他算是上流社会的“聪明人”,但这个“聪明人”很刻薄,喜欢嘲弄人,骨子里是个自私、冷酷、自以为是的伪君子。他是“白痴晚餐”的设计者,本应担当愚弄别人的角色,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发现命运的捉弄使愚弄和被愚弄的角色在悄悄换位。从他的背扭伤,到他的妻子出走,一直到把查税员请入家门,如此三番,种种变故,最后再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白痴”。

点评:
“白痴”会在捷运站上电扶梯上靠左站立,总在别人最忙的时候,跑出来妨碍—当然是最忙的时候,这样才有理由叫人闪一边。只有,不是“白痴”的人永远在忙,“白痴”永远不忙。或者,忙着把事情搞砸。电扶梯上人群熙熙攘攘,所做的或许都是同一件事—嘲笑“白痴”,及做个“白痴”。还要分什么左右呢?既然每个人都在争着向上,那么在下的,笨的,就只能自我解嘲忍着点吧。

本片获得98年凯撒奖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改编自导演Francis Veber本人编写的舞台剧,但完全沿袭了舞台剧的风格,人物、场景都非常简单,全部情节几乎都是在一个会客室里发生的,而且没有通常喜剧片常有的那些夸张的肢体语言。本片的取胜之处在于,合理的冲突设计,紧凑的情节安排以及颇有技巧的语言幽默。据说很多法语老师都会向外国学生推荐这部电影,因为影片的语言巧妙,有很多双关语,对于用词表达非常讲究的法语而言颇有代表性。 再来听听另一个吉他版本的主题曲

影片的开头曲采用了Georges Brassens的“Le temps ne fait rien à l'affaire”(Time makes no difference)

有诗人美誉的Brassens这首歌从头到尾都是con,con的,和影片主题倒是很贴切,来看看它的歌词:

Quand ils sont tout neufs
Qu'ils sortent de l'oeuf
Du cocon
Tous les jen's blancs-becs
Prennent les vieux mecs
Pour des cons
Quand ils sont d'venus
Des têtes chenues
Des grisons
Tous les vieux fourneaux
Prennent les jeunots
Pour des cons
Moi qui balance entre deux âges
J' leur adresse à tous un message.

Le temps ne fait rien à l'affaire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
Qu'on ait vingt ans, qu'on soit grand-père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
Entre vous plus de controverse
Cons caducs ou cons débutants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

Vous les cons naissants
Les cons innocents
Les jeun's cons
Qui le niez pas
Prenez les papas
Pour des cons
Vous les cons âgés
Les cons usagés
Les vieux cons
Qui, confessez-le
Prenez les p'tits bleus
Pour des cons
Méditez l'impartial message
D'un qui balance entre deux âges

Le temps ne fait rien à l'affaire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
Qu'on ait vingt ans, qu'on soit grand-père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
Entre vous plus de controverse
Cons caducs ou cons débutants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

英译歌词为:

When they're very new
When they leave the egg
Or the cocoon
All the young "white beaks"
Take the old guys
To be SCHMUCKS.
When they reach the point
When they have bald heads
And gray beards,
Then the old fools
Take the young ones
To be SCHMUCKS.
As for myself, balanced as I am between the two,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ll of you:

Time makes no difference.
If you're a SCHMUCK, you're a SCHMUCK.
You might be twenty, you might be a grandfather,
If you're a SCHMUCK, you're a SCHMUCK.
No more arguing!-
Decrepit or debutant-you're peers!
Little SCHMUCKS of the latest wave,
Old SCHMUCKS of the snows of yesteryear,
Little SCHMUCKS dressed in the latest fashion,
Old farts of the snows of yesteryear.

You, new-born SCHMUCKS
Innocent SCHMUCKS
Young SCHMUCKS
Who-don't deny it!-
Take your papas
To be SCHMUCKS;
You, aged SCHMUCKS,
Used SCHMUCKS,
Old SCHMUCKS
Who-confess it!-
Take the little rookies
To be SCHMUCKS,
Meditate on this impartial message
From someone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your ages:

Time makes no difference.
If you're a SCHMUCK, you're a SCHMUCK.
You might be twenty, you might be a grandfather,
If you're a SCHMUCK, you're a SCHMUCK.
No more arguing!-
Decrepit or debutant-you're peers!
Little SCHMUCKS of the latest wave,
Old SCHMUCKS of the snows of yesteryear,
Little SCHMUCKS dressed in the latest fashion,
Old farts of the snows of yesteryear!

意思大概是明白了,不过还是要请哪位诗才好的同志帮忙翻译一下哈?

------------------------------------------------


Quand ils sont tout neufs 当他们新鲜热辣
Qu'ils sortent de l'oeuf 跳出束缚的蚕茧
Du cocon
Tous les jen's blancs-becs这些个毛头小子
Prennent les vieux mecs把老家伙们当成大傻蛋
Pour des cons
Quand ils sont d'venus等他们的脑袋也如驴毛般斑白
Des têtes chenues
Des grisons
Tous les vieux fourneaux老烟鬼们也会把黄毛小子当傻蛋
Prennent les jeunots
Pour des cons
Moi qui balance entre deux ages我的年岁在二者间
J' leur adresse à tous un message.可得给他们排解排解

Le temps ne fait rien à l'affaire时光与事并无补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你若是傻瓜便是傻瓜
Qu'on ait vingt ans, qu'on soit grand-père不管你年方20还是老爷爷
Quand on est con, on est con你是傻瓜便是傻瓜
Entre vous plus de controverse说了你们还别不信
Cons caducs ou cons débutants老傻瓜或小傻瓜(你们的差别只是:)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小傻瓜如昨日雨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老傻瓜是前天雪
Petits cons d' la dernière averse
Vieux cons des neiges d'antan

Vous les cons naissants你们,刚出道的小傻瓜
Les cons innocents天真无知的小傻瓜
Les jeun's cons年纪轻轻的小傻瓜
Qui le niez pas哪个不是毫不犹豫地
Prenez les papas
Pour des cons把你们老爸认作傻瓜

Vous les cons ages你们,上了年纪的老傻瓜
Les cons usagés过了气的老傻瓜
Les vieux cons老家伙们
Qui, confessez-le谁敢不承认
Prenez les p'tits bleus你们都把愣头青当傻瓜
Pour des cons
Méditez l'impartial message各位傻瓜请三思
D'un type balance entre deux age听我中间人的金玉言


010-[原创]记忆的片断(一) (2005.9.11.) 6/78 浏览本站保存的原帖 >>>>

 

今天在听Bernard Herrmann为希区柯克电影“Vertigo”《恐高症》所作的配乐时,忽然就想起几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情形。

虽然电影的情节我早已知晓,但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却是在协和医院的一次英语角活动上。这个英语角并不是在高校常见的那种,一群洋泾浜英语的中国学生,偶有几个老外,聚在校园的一个角落叽叽喳喳。协和医院的这个英语角更象一堂非正式的讨论课,讲课的老师是一位退休的美国老人Rex,他目前定居在北京,是一位语言学家,曾经对西非土著语言颇有研究。6年前当他在协和医院住院时,我的好友负责他的床位。由于好友和其他几位年轻大夫对英语的兴趣,Rex向他们表示希望自己的退休生活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于是就诞生了这个英语角。我2001年到北京时,活动的形式是每周五晚上播放一部英语电影,周六上午讨论关于这部电影的问题或其他相关的社会问题。地点就在协和医院老楼的阶梯教室。

我是个影迷,听说有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更何况还有免费锻炼英语听说的机会。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第一次去了那里,记得当时放的是“What lies behind”,哈里森·福特和米雪尔·菲弗演的一部惊悚片。进门的时候电影已经放了一半,虽然对惊悚片不太感兴趣,但还是看完了,电影放完后,一位头发灰白、戴着眼镜、个子矮胖的外国老头站起来对大家说“谢谢光临,欢迎明天上午来参加讨论”之类的话,这就是Rex。第二天上午我仍旧迟到了,进教室后发现人比昨天看电影时少了一大半。落座后听了半天才发现他们讨论的是关于“911”的话题。那时候现场听说的能力很差,再加上讨论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生活会话,所以听了半天只听懂不到一半,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参加讨论课的人这么少。不过我却没有因此气馁,可能因为那时的生活比较悠闲,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坚持参加,久而久之,讨论的内容能听个八九不离十,熟识了一起上课的同学(其中几位成为我的好友直到现在),并进而熟识了Rex。他有着典型美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喜欢探讨社会、伦理、道德、人性方面的问题,越是大多数中国人避讳的内容,他越是要探根究底。对于医院这样一个忙碌的、缺乏人文气息的环境,再加上大多数人外语交流水平的有限,他的受众自然不多,所以他喜欢的那种深刻探讨多半只局限在少数几个人的小圈子。我的几位好友都是他的忘年交,因此我也常常在课后随他们一起小饮一杯,畅谈一番。我还没有用英语发表长篇大论的能力,但我对电影和音乐的了解引起了Rex的注意。而我在他的课上也了解了更多的优秀电影,他对那些电影的背景描述和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他从电影出发进而引申到社会层面上的很多观点都影响了我,有时候就像智者的一语照亮了我思想的某个角落。

在那次播放完“Vertigo”之后,大家对希区柯克的悬念设置唏嘘之余,又谈起女主角Kim Novak的美貌,此时Rex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地叹息:“是啊,可爱的Kim Novak,可惜如今年华已逝,美貌不再!”而他脸上的表情也似陷入了往日的追思。看来,Kim Novak是他当年的梦中情人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位睿智老人对自己年轻时代的浪漫回忆,令人印象深刻。 The Lovely Kim Novak

011-[分享]Bob Cobert-《战争与回忆》电视剧原声 (2005.8.23.) 10/202 浏览本站保存的原帖 >>>>

 

这部根据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沃克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场面恢宏,群星云集,叙述人生,再现二战历史。《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这部小说,是赫尔曼·沃克最有影响的作品。两部小说都先后在80年代被搬上电视屏幕,而且相当成功。电视剧把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背景形象化的搬上了荧屏,真实再现了原著的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真实的情感。电视剧通过美国一个军人世家两代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和经历来反映整个2战的各个时期的变化。片中既有虚构的人物,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 本片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已故美国性格巨星罗伯特米切姆扮演维克多亨利,在两部电视剧中他扮演了同一个角色。其他明星还有简西摩尔、沙朗斯通、约翰吉尔古德爵士等。《战争与回忆》的开始紧接着《战争风云》,里面涉及到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等历史事件。是美国80年代制作的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集。


您上传的文件:
大小 文件名
69.9M bob cobert - war and remembrance.rar

已经成功地保存在Mofile
文件提取码: 2032022943619661

8月26日过期

 
 
上一页        下一页
 
主站的的重要栏目和网页
2009年编制的老年表
电影赏析
音乐赏析
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专栏
杨大林先生,杨东女士专拦
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莫里康内乐曲
著名艺术家演奏的莫里康内乐曲
邮探世界名人
意大利电影研究专拦
关于"Chi Mai"
莫里康内欧美亚六场音乐会对比研究
网友提供的莫里康内作品
边说边听边看--专题
网友个人专栏
WAP手机网站
莫里康内MIDI铃声
软件介绍
求谱网友交流
全球莫里康内相关网站
海外优秀搜索引擎
BBC-HVF 访谈莫里康
莫里康内上海音乐会
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
我喜爱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新闻(中国)
全国及境外TV节目预报
奥斯卡和莫里康内
遭遇黑客
西巴女王
十三年后再访伊莫拉
"海上钢琴师"琴友天地
"阿隆桑方"研究
"工人阶级上天堂"研究
"死刑台的旋律"研究
我最喜爱的西洋杰出音乐回顾
"索多玛的120天"评述
电影"我的青春/梅泰罗"探析
"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
孩子们的作品
不得不看(新闻拾零)
电影"豺狼的日子"专页
八十年代歌曲回顾
电影"德黑兰-43"音乐专页
苏俄爱国歌曲
网站地图
Add to Google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2014): 苏ICP备11039856号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 2003 hwg 版权所有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