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康内爱好者
Morricone Fans
新版主页
English
年表
音乐概览
电影概览
VIP 申请
VIP 登录
电影欣赏
作品研究
琴谱
字幕
音乐大师
手机网站
付款
旧版主页
Old-Eng
站长手记
手册征订
个人专栏
最新网页
重要通告
资源库
资源传送
歌词
莫迷网联
俱乐部
微信平台
关于我们
手机论坛
旧版博客
EM简介
EM新闻
琴友专栏
名曲120
网站地图
邮探名人
出生入死
邮币卡转让
音乐顾问
软件介绍
E.M.手册
站长信箱
-----------------------
   
---------------------------
主页-->VIP-->vip-personal-000-->015  
冬妮朋友的专页
"卡莉法夫人"的第七艺术
--我们如何鉴赏《卡莉法夫人》
The seventh art of "La califfa"--how we appreciate the "La califfa"
 

编者的话:前不久由于一个电影资源的问题笔者结识了一位新的VIP会员冬妮朋友。从几次联系中知道了她是一位从事电影和媒体工作的朋友,特别喜爱卡利夫女人(即本文的卡莉法夫人”这部电影并进行过研究。同时对于我们网站的建设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帮助网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于卡利夫女人这部电影,笔者在2009年编辑它的网页时就注意到它的配乐和电影本身的许多特色而非常喜爱。但由于缺少中文字幕,到现在为止其中仍还有一些未解的问题使人遗憾。为此笔者询问并希望她能为此写一点东西以和大家共享。她很快回复并答应下来,而且时隔不久就发来了这篇稿件。文字虽然不长但却十分精彩。文章以简练的语言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和意大利歌剧和音乐历史沿革的宏观回顾开场,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的几处关键看点(甚至不为常人所注意的意文片头献辞,主人翁房间的画作等等)作出精髓的解说和点评。笔者看了受益匪浅。其中还有一些专业性质的分析对于专业人士也会引起更多的共鸣和兴趣。笔者希望此文的发表会对爱好者有所裨益,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参与此片的讨论和研究(由此进入在线讨论页)。如果您有更多的心得体会希望和大家共享,也请发送给本站编辑发表。谢谢

作者简介

笔名 冬妮 别名 安妮

英文名 Remedios 女 91年生

出生居住: 天津第二干休所

现居住地: 四川成都市市委家属大院

受益于早期教育,主修电影、音乐,副修博物学、哲学、符号学及时尚等,主要爱好研究中外古今文字语系,从事传媒工作。

笔名 冬妮 别名 安妮
 
 
"卡莉法夫人"的第七艺术
--我们如何鉴赏《卡莉法夫人》
作者 冬妮 (文内图片为本站编辑)
 
电影--是继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舞蹈的第七种艺术。这句为意大利电影理论家 Canudo在1911年首先提出的宣言,时至今日,成为了"电影"当下的代名词。
早在1904年意大利都灵就已拥有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而法国卢米埃兄弟售票公映的第一部电影也给意大利带去了相同范围内的影响。此后10年,小电影公司从北至南在意大利各处先后成立。让意大利摆脱了小剧场方面的劣势,得以树立自身特殊的电影产业地位。而早期相对成熟的院线市场,使得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关注重点仅放在拍摄场面与布景的宏大上。其后,一战二战的相继到来,电影产业整体滑落,意大利为对抗不景气局面,组建成立了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放映的主要还是美国电影。于此同时,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的扩散,将我们不知不觉带回到二战背景,Benito Mussolini--二战的关键人物,电影史册上却也留下了他奇特的一笔。1932年他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电影节暨威尼斯电影节,修改了首创电影胶片技术,伴随电影共生的法国城市名片。因此,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风格,政治色彩浓厚,不足为奇。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覆盖甚至偏离电影主线,常导致叙事节奏的支离。使得导演临场创作也成为了拯救电影的方式之一。
也让电影配乐大师 Morricone 的存在等同于救世主、复生者这一类名词
《卡莉法夫人》配乐的经典不仅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配乐大师 Morricone 的存在等同于救世主、复生者这一类名词。他的音乐,唤醒了男女主人翁情感的张力,上升为人类的共在,隽永而炽烈。简单看来,意大利的音乐史就是一部歌剧史,第一部歌剧诞生于此,第一座歌剧院的建立自然也逃不出意大利。歌剧本身不仅是意大利人同时也是古希腊人民生活图景的一段缩影,说到这里,难免会用戏剧加之比较,他们是一对双生子。歌剧更注重于音乐形式,但仍旧依托剧场为舞台来表现。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戏剧与歌剧他们是平面的电影。
"真正的斗争是对抗光影的斗争,那才是属于我的抗争。"这句话是电影第4分钟时,作为影片献辞出现的
La mia e una vera battaglia combattuta contro le ombre,"Processo e morte di Ssocrate"
OVO je moja borba protiv senki."Odbarana Sokratova i smrt"
"真正的抗争是黑暗光明间的对抗,那就是属于我的斗争。"这句话是电影第4分钟时,作为影片献辞出现的。出自另外一部1939年放映的意大利电影。讲述苏格拉底的审判和死亡。但现在,且让我们来看电影中男女主人翁的故事,首先编剧作为意大利人,将男女主人翁设置成一对社会阶级完全对立的情侣,男性是拥有家庭的富裕工厂主,女性是痛失丈夫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不难看出,这样巨大的戏剧冲击力不能够使用惯常故事片的处理手法去承载叙事主体。而摄影师拍摄构图的单一,过多选用同一景别,表现面部表情来渲染人物情绪的手法,给观者营造了一个平直呆板的印象,不再有多余的空间存放当下的审美意趣,这实在情理之中,但不得不让人对本该精彩的剧本扼腕叹息了。说到这里,另外一个逸闻又在我眼前浮现出画面来。要谈到它,我们就要说到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有关女主人翁房间里的那副画。画作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 Correggio。那时,意大利的文化中心已从南部北移至Mantua。而在 Mantua 生活的众多画师中有一位传奇性大师 Mantegna,他的绘画风格不仅影响Correggio, 也影响了此后好几代画师,包括文艺复兴三杰。Mantegna 因女侯爵 Isabella 嘲讽他的画作风格过时,而在后来展现出自我非凡的笔触,使文艺复兴时期的黄金年代,并存了风格主义--地中海文明白银时代。自此,摩登风尚的巨幅画卷由他之手,向世人徐徐展开。但 Mantegna 最后的葬礼却没有任何人参加,甚至连他的儿子也不曾在他身边。这样的画挂在女主人翁的床头,可谓画龙点睛,导演对于布景的掌控是恰到好处的。他再次加强观者意识的趋同作用--主人翁对于自身命运抗争与现实不可调和冲突间的妥协。
画作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 Correggio
影片第40分钟的"夜宴",时长3:36秒。配乐名:La cena。"夜宴"一说即由此翻译而来。谈到宴会,便令人想到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言下之意,自待观者深揣。而这一幕夜宴,是本片的戏剧高潮。也就无妨我们用戏剧的视角去重新解构。那么,导演放置在中心线上的横纵向长餐桌,就还原了一个男女主人翁对立的立场环境,以及不同阶级间基本矛盾的平面舞台。从电影语言的角度,作为男性女性的立场去观照,男主人翁所坐的纵深向位置表露了他代表历史、命运、社会、家庭等一系列男权的象征意义,女主人翁以一种顺服、接受的姿态出现在这里。此刻,他们的戏剧冲突便发展到了最高点。通常,文学剧本的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通过告诉观者:人有转圜,月有盈亏。这样一个浅明道理来描绘制作方与观者间有效沟通的路径。戏剧冲突能够在电影场面的调度里来获得调和。男女主人翁伴随配乐中弦乐音色渐强、不变的钢琴和弦等,来完成观者对演员动作舒缓、平静的感官传达。外界的嬗动无法阻止他们对进食欲望的满足。这个场面,让演员本色出演就能够令男女主人翁的矛盾冲突,由对立向融合的阶段过渡。最轻松、生活化的场面,引出了最高的戏剧艺术效果--这场戏是男女主人翁对待人性拷问,动物需求的追索。实乃食色性也。
如此看来,他们的选择竟是平等的了,饱腹便成为了他们之间唯一可以坐下平等沟通的方式。
导演放置在中心线上的横纵向长餐桌,就还原了一个男女主人翁对立的立场环境,以及不同阶级间基本矛盾的平面舞台。
如此说来,他们的选择竟是平等的了,饱腹成为了他们之间唯一可以坐下平等沟通的方式。
如此说来,他们的选择竟是平等的了,饱腹成为了他们之间唯一可以坐下平等沟通的方式。
当从纯粹的拍摄角度去看时,这段将分为以2:28秒作为结点,成前后两部分,不尽相同的镜头组接规律来解读。前一组采用由全景到特写推近的19个极富规律的镜头,在男女主人翁间轮流切换,由远至近表现他们从拿取食物到完成吞咽的面部表情。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单独的个体。后面一组镜头由女主人翁从远处的横向对立位置到坐在男主人翁的身旁,再到男、女主人翁先后退场来表达他们立场上融合的过程,上升为超出男女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当女主人翁坐下后,对男主人翁表白的台词也同时表明他们关系的确立,对他们之间同一处境的默认,也是女性对男性地位的认同与屈从。他们不再是单独形成对立的主体。接下来,画面中女主人翁的消失,不能说她的存在是男主人翁的臆想。因为即便不懂台词与情节,也能够注意到男主人翁左侧的椅子,在摆放方式上与其他位置的不同,此时此刻,这是一个确实发生的“到场”。随后男主人翁的台词也告知观者,他只是自斟自饮,酒醉发生于女主人翁离开前。之后,这个女性客体的缺席,意味着男性主体的混乱,他无法再次完成自我阐述,于是男主人翁在退出表演区前,抬头望望天空的月亮,便漫步走上寻找女主人翁的路途。配乐也在和声与效果器的加入后显得更为悲壮。为两人的结合,随即完成命运共同体的这个概念阐述,增添一抹悲剧色彩,进一步诠释出更加深邃的共在。这便是人类的普遍命运。
也能够注意到男主人翁左侧的椅子,在摆放方式上与其他位置的不同
男主人翁在退出表演区前,抬头望望天空的月亮,便漫步走上寻找女主人翁的路途
在此,不得不提影片一处明显的缺憾,在我看来,是职业影人所犯的低级错误。
第1幕第2场,男主人翁由工厂开车回到家中与妻子及其他几位股东见面,妻子作为2个场面的转场线索,是完全不需要2秒的转身动作镜头去衔接的。这处累赘,暴露出某些稍显出手法上的稚嫩。电影画面每秒最少是24帧,影片在这个转身动作上,一秒甚至超过了45帧,要知道48帧的高帧率也是近年来才普及的技术,一部在1970年上映的影片使用这种超越时代审美的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让摄影师直接给特写去表现演员的视线,来作为转场的话,这样会显得更加自然。从这处表现力来看,摄影师对影片风格的把握还很欠缺,至少在导演与摄影师间缺乏有效沟通。究竟是采取平直的剧情叙事还是表述剧本戏剧性的张力?在这里的模糊处理,令人无法更为全面清晰地去感知编剧的寓意了。(参见注释1-3)
影片结构上,共分10幕26场。第2幕第4场的光效意指也非常具有特点,这场戏的大意是:男主人翁从工厂的股东大会上离开回到家中,女主人翁也开始了在家中的夜生活。导演安排的光线是这样去考虑的:男主人翁与妻子在家中共同面对来自工厂的压力时,灯光是自然的室内光;而女主人翁在家中与情人极尽缠绵时的室内灯光却是红色光源。这里能告诉我们些什么?他能简单说明:男主人翁与女主人翁在同时经历一个事件时,生活迫使他们做出选择,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大相径庭的。对男主人翁来说,生活让他尝到被命运逼迫的滋味,对待结局不得不承担的命运。女主人翁更多是屈从欲望的驱使,不能不说这便是人类的最初起源--亚当与夏娃所共同面对的原罪。影片这两幕,遵循戏剧上最为古典的"三一律",在女主人翁与情人的缠绵中穿插白天工厂暴动的镜头,体现女主人翁感到惊恐的情绪,并营造一个男权女权交织的复杂共鸣。尽管是与情人极尽缠绵之时,也仍旧无法从灵魂上对抗来自外部的不安全感,只有在获得男主人翁的爱情后,他们的灵魂才是暂时安全、宁静、平和的。
男主人翁与妻子在家中共同面对来自工厂的压力时,灯光是自然的室内光
女主人翁在家中与情人极尽缠绵时的室内灯光却是红色光源
影片传达的,比我们原本之所思所想更为沉重。导演将我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历史的沉疴,惟凭音乐的韵律叩响尘封大门,愿天神的悲悯抚慰我们灵魂所受到的创痛!
(冬妮 2015/3/25)
注释:
1.转身动作不是以观众的角度去分析的,这个要在片场或者说要有个基本的舞台概念才能更形象的解释。
2.在此我们暂且将他换用为,A 地与 B 地来代指妻子从起始地点走到窗边,再转身这个动作,即是我们所要截取分析的标准规定动作。
3.确定帧数这个也是相同的电影术语,25帧是电影一秒的标准。45帧指这处规定动作截取到的帧数。48帧是现在的高帧率技术。
版权声明:此文章不涉及商业使用,仅授权站长韩文光先生。如有转载或约稿请写明出处并联络作者本人。兹事体均交由韩老先生代为转达。
莫里康内CD专辑
 
莫里康内CD专辑
卡利夫女人CD专辑
Verita Note VQCD-10074 Country Japan
Format CD Release Date Mar-2009
UPN 4-580142-344461 (29 music)
Verita Note VQCD-10074 Country Japan
Format CD Release Date Mar-2009
UPN 4-580142-344461 (29 music)
 
 
序号 No.
原曲名 Name
中文直译名Chinese translated name
试听 Audition
001
Sangue Sull'asfalto (02:35)
广场上的血迹
002
La Califfa (02:37)
卡里夫女人
003
Requiem Per Un Operaio (02:23) Not in the movie
劳动者的悲歌
004
Sotto La Pioggia (01:46)
在雨中
005
Le Donne Al Fiume (01:04) Alternate version
河边的女人
006
la Pace Interiore (01:15)
内部的和平
007
Dentro La Macchina (02:52)
在机器房
008
Addio Alla Fabbrica (01:04) Movie version
再见工厂
009
Ricordo Di Un Amico (01:38)
朋友的回忆
010
Le Donne Al Fiume (#2) (01:07)
河边的女人
011
La Cena (02:43)
晚餐(夜宴)
012
Notturno (01:01)
夜曲
013
La Donna e La Campagna (03:41)
女人的活动
014
Prima e Dopo L'Amore (01:57)
爱的前后
015
Gelo e Disprezzo (01:19)
蔑视
016
Trittico Per Organo (03:30) Not in the movie
机构的三部曲
017
Fari Nella Notte (00:57)
黑夜中的灯光
018
L'Impatto (01:38)
冲突
019
La Pace Interiore (#2) (01:26)
内部的和平
020
La Donna e L'Agente (02:38)
夫人的活动
021
Addio Alla Fabbrica (#2) (01:04) Album version
再见工厂
022
La Califfa (#2) (10:11)
卡里夫组曲
023
Finale (02:16) Previously unreleased
终曲
莎拉布莱曼演唱的的卡里夫女人/La Califfa sung by Sarah Brightman Here)
卡里夫女人电影配乐剪辑/A clip of La Califfa (10:10 Here)
欢迎浏览本站有关此作品的更多网页
电影概览 >>>>>>
音乐概览 >>>>>>
完整电影介绍及视频 >>>>>>
在VIP资源库(B区)可以下载卡利夫女人(即卡莉法夫人的完整电影
大型资源库总说明 >>>>>>
如果您是VIP会员可以直接打开此页输入B区密码下载7004.rar文件(801.6M) >>>>>>    如果您需要重新获取密码表请进入此页 >>>>>>
如果您还不是VIP会员请进行快速注册即可马上获取所有密码 >>>>>>
 
 
衷心感谢冬妮朋友的精彩文章
欢迎您为此电影投稿给本站
欢迎读者参与此文的在线讨论 >>>>>> (201511该程序已关闭,请参见下面的留言转录))
 
讨论留言转录 (讨论程序已关闭)
01-HAN (20150329)
这部电影出自意大利著名导演和作家Alberto Bevilacqua 之手,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于1964年发表的同名小说"La Califfa",由其本人改编为电影剧本并亲自导演拍摄而成的.这本小说已为多个国家翻译并不断再版。电影的两位男女主角也都是非常出众的演员。男主角工厂主多伯多/DOBERDO的扮演者乌戈·托格内吉/Ugo Tognazzi曾主演过多部莫里康内配乐的电影如"欲海惊心杀人夜", "荒谬人的悲剧"," 一笼傻鸟" ,"大师和玛格丽特"等等;而女主角蜜拉/Mira更是由红极一时的"茜茜公主"的主角罗蜜 施奈德/Romy Schneider扮演,罗蜜被称为是“欧洲最出色的女演员之一,是真正世界级的明星之一".但就像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蜜拉一样,罗蜜的一生其实并不幸福,感情的挫折(特别是和阿兰德龙的婚姻)、爱子的夭亡、疾病的折磨,给她44年的短暂人生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这部电影由莫里康内大师精心创作,其作品的魅力,又通过月光女神莎拉布来曼梦幻般地演唱,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2009年她在南京举办音乐会,笔者在72岁之年就是为了亲耳聆听她演唱的这首歌曲而买票与会的)。在这样一些著名人物的光环笼罩下的这样一部电影,即使不谈其自身的特色,也足以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了。在2009年编辑这个网页以后的六年,由冬妮朋友的这篇文章引起的这个话题,更让笔者看到这样一部作品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哲学以及人生,情感,爱恨,抗争等等各个方面的深广内涵。由于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中文字幕,使得我们仍存在一些待解的谜团。尽管这样的互动网页有过黑客攻击的教训,但笔者仍然希望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园地。欢迎大家使用
 
02-bestirnte (20150409)
很少能够看到关于《卡莉法夫人》的评论,关于其电影与音乐,作者已经分析的相当完美、透彻。
不过提到《卡莉法夫人》,可能无法绕过其历史背景。60年代末,中国文革、法国五月风暴、工人运动等等,都对欧洲的文艺界及思想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思想界:这种颠覆性体现在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向上;而在电影界,则具体表现为政治题材电影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69年与7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相继为这类政治电影所得(加福拉斯的《Z》与Ennio所配乐的《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法国、意大利这些世界电影业重镇将其全部笔墨都用在了政治电影之上。而《卡莉法夫人》,只是这次大潮中极其平凡的一部,Alberto Bevilacqua并非一个优秀的导演,甚至算不上一个职业影人,其电影这也就能理解本文作者所提到的失误了。那么这样一部平庸的应时之作是如何得以流传下来并让我们得以讨论呢?难道是其豪华的演员阵容?不得不承认,罗密施耐德与托格纳吉都是不折不扣的时代巨星,但本片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Ennio的音乐。
 
03- xinyun(20150410)
该片主题曲旋律仿佛记录着情感交流,交织着寄托,期盼,又仿佛希望之光流溢在大家的眼前,不紧不慢地轻拂过大家的心灵。

  《La Califfa》歌词原文省略
  
  汉语歌意:
  你不会相信,
  因为残忍的主人看到了我,就像一条把自己拴在你的锁链上的狗.
  当我跨过你那伪善的城市
  我那被你穿越的的身躯,全是弱者愤怒的哭喊
  和我在一起,你将再次找到那最好的拥有,
  在那美好的时刻,灿烂的阳光也将紧紧地追寻着你

该片主题曲后由莎拉布莱曼所演唱而广泛流传,此歌曲收录在莎拉布莱曼的《月光女神》的专辑中。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1960年8月14日—),英国跨界音乐女高音歌唱家、演员,被称为“月光女神”。是继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后世界乐坛涌现出的另一个天后级人物,与安德烈•波伽利被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艺人。1981年因饰演音乐剧《猫》中的小猫“Jemima”进入公众视野。1987年饰演音乐剧《歌剧魅影》女主角。1990年离开音乐剧舞台。1992年与何塞•卡雷拉斯演唱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1996年与安德烈•波切利演唱《Time to say goodbye》,创下超过1200万张的单曲销售记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刘欢演唱《我和你》。2015年1月14日抵达俄罗斯星城,接受宇航员训练;3月召开发布会,介绍9月太空放歌的计划和最新进展。

 
 
2015.3.30
 
 
主站的的重要栏目和网页
2009年编制的老年表
电影赏析
音乐赏析
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莫迷网联)专栏
杨大林先生,杨东女士专拦
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莫里康内乐曲
著名艺术家演奏的莫里康内乐曲
邮探世界名人
意大利电影研究专拦
关于"Chi Mai"
莫里康内欧美亚六场音乐会对比研究
网友提供的莫里康内作品
边说边听边看--专题
网友个人专栏
WAP手机网站
莫里康内MIDI铃声
软件介绍
求谱网友交流
全球莫里康内相关网站
海外优秀搜索引擎
BBC-HVF 访谈莫里康
莫里康内上海音乐会
莫里康内北京音乐会
我喜爱莫里康内
莫里康内新闻(中国)
全国及境外TV节目预报
奥斯卡和莫里康内
遭遇黑客
西巴女王
十三年后再访伊莫拉
"海上钢琴师"琴友天地
"阿隆桑方"研究
"工人阶级上天堂"研究
"死刑台的旋律"研究
我最喜爱的西洋杰出音乐回顾
"索多玛的120天"评述
电影"我的青春/梅泰罗"探析
"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
孩子们的作品
不得不看(新闻拾零)
电影"豺狼的日子"专页
八十年代歌曲回顾
电影"德黑兰-43"音乐专页
苏俄爱国歌曲
网站地图
Add to Google
关于我们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2014): 苏ICP备11039856号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 2003 hwg 版权所有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