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movie-000-->e-movie-012b |
|
|
莫里康内(部分)配乐电影
e-mov-012b
|
"夜幕降临前"(2000)电影及其音乐研究-B
|
当黑夜降临/黎明不会来/走向夜幕
|
TB0003
Before Night Falls (2000)
|
|
|
TB0003
|
相关的音乐在线网页
|
|
IMDB(英文网)
|
|
IMDB(中文网)
|
|
|
|
|
|
|
|
在本站编辑的莫里康配乐作品年表目录中,大家可以发现其作品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在其官方网站中列出的目录;另一类属于非官方目录.前者数量为344部,而后者也高达254部.两者几乎相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从笔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用一句现代名词来解释,那就是"名人效应".这一现象从分年代统计的结果也可以看得出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目录中,几乎清一色大都在官方目录的范围之内;而到了八十年代之后,非官方目录的比例显著上升,到了本世纪几乎就反客为主了.应该说这是大师在世界的知名度,认知度不断提高的结果.大师的很多成名曲,常常被采用在一些并非由他担任主要作曲家的电影里.这一部"夜幕降临前"电影也是一例(其中的知识产权以及经济关系不在本文研究之内).下面着重地分析说明这一现象,以便对于莫迷来说,对此现象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
|
这部影片在许多权威网站(如IMDB)中均注明它的作曲家是
卡特 包维尔 Carter Burwell.这也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美国作曲家.关于他的主要情况可见下表的资料;
|
|
关于此片作曲家卡特 包维尔
Carter Burwell
(专页见这里)
|
|
生于1955年11月18日,美国纽约.他的电影音乐作品列表如下(这里) |
|
|
血迷宫 Blood
Simple. |
|
惊魂客栈 Psycho
III |
|
抚养亚历桑那/宝贝梦惊魂
Raising Arizona |
|
It Takes Two
|
|
Pass the Ammo
|
|
Framed
|
|
米勒倒戈 Miller's
Crossing |
|
巴顿芬克 Barton
Fink |
|
荷里活医生 Doc
Hollywood |
|
Scorchers
|
|
魔法奇兵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
|
Storyville
|
|
Waterland
|
|
世纪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
|
危险的情人 Dangerous
Woman, A |
|
加州杀手 Kalifornia
|
|
不如重新开始 This
Boy's Life |
|
反斗智多星 2 Wayne's
World 2 |
|
摇滚总动员 Airheads
|
|
赫德萨克的代理人 Hudsucker
Proxy, The |
|
倾城佳话/爱在纽约/你也可能碰上的事
It Could Happen to You |
|
轰天杀手 Bad Company
|
|
赛璐路壁橱 Celluloid
Closet, The |
|
终极傻瓜 Goofy
Movie, A |
|
赤胆豪情 Rob Roy
|
|
Two Bits
|
|
毒气室 Chamber,
The |
|
冰血暴 Fargo
|
|
致命的危机 Fear
|
|
蟑螂总动员 Joe's
Apartment |
|
接班人 Assassin(s)
|
|
谋杀绿脚趾 Big
Lebowski, The |
|
连锁阴谋 Conspiracy
Theory |
|
狙击杀手/狙击职业杀手/血岭狙击/豺狼末日
Jackal, The |
|
Locusts, The
|
|
构想完美 Picture
Perfect |
|
Spanish Prisoner,
The |
|
三个好汉 Three
Kings |
|
变脑/玩谢麦高维治/成为马可维奇/傀儡人生
Being John Malkovich |
|
诸神与野兽 Gods
and Monsters |
|
非恋不可 Hi-Lo
Country, The |
|
终极密码战 Mercury
Rising |
|
天鹅绒金矿 Velvet
Goldmine |
|
魂系冰球 Mystery,
Alaska |
|
难耐的残酷/真情假爱
Intolerable Cruelty |
|
再战边缘 The Corruptor
|
|
将军的女儿/西点揭密
The General's Daughter |
|
哈姆雷特 Hamlet
|
|
你来自什么星球? What
Planet Are You From? |
|
圣战骑士/骑士传奇/武士传说
A Knight's Tale |
|
霹雳高手 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
|
厄夜丛林2:阴魂怒吼/女巫布莱尔2
Book of Shadows: Blair Witch 2 |
|
绿帽离奇勒索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
|
当黑夜降临 Before
Night Falls |
|
虚拟偶像 S1m0ne
|
|
棒球新秀 The Rookie
|
|
改编剧本/兰花窃贼
Adaptation. |
|
阿拉莫之战/边城英烈传/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烈血英雄
The Alamo |
|
师奶杀手/老妇杀手
The Ladykillers |
|
金赛性学教授/性学大师:金赛博士/性书博士
Kinsey |
|
萤火虫/宁静 Serenity
|
|
Minnesota
Nice |
|
Shooting 'Miller's
Crossing' |
|
Searching
for Paradise |
|
Hail Caesar
|
|
Fur |
|
|
|
|
|
|
|
|
在这里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莫里康和此片的关系.这部影片在本站年表目录中的编号是2000-04,但它并未列入莫里康官方网站的目录.经过仔细的查找,我们终于在几个网站上找到了它的蛛丝马迹.原来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莫翁的一支名为"Sorrounding
The Casbah"的乐曲 |
|
在此片中的莫里康康音乐
|
|
|
----------------------------------------------------------------
|
|
|
----------------------------------------------------------
|
|
|
|
|
然而,在很多网站列出的16首OST目录表中并未显示出这一首乐曲
(如下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弄明白其中原委,首先需要找到那首名为"Sorrounding
The Casbah"的乐曲,遗憾的是,在搜索了本站现有的音乐目录以后,并没有找到这首乐曲.这就为继续研究这一个问题带来了障碍.接下来,只好再到网上去寻找这首乐曲.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几经周折,终于在
Amazon
的一个 Massacre in Rome/Battle of Algiers [SOUNDTRACK] 网页里中发现了了这首乐曲(见下左图),它是在第19首的位置,英文的译名似为
"1957年1月: 围绕Cashbah" (或是包围Cashbah).既然是Battle
of Algiers(阿尔及尔之战)的乐曲,为什么在网上那么难找呢?原来,这部电影的音乐目录多是以意大利文出现的(见下右图). |
|
Amazon
网出现的"Sorrounding The Casbah"曲名
|
|
|
|
|
经过检查对比这首"Sorrounding
The Casbah"乐曲就是阿尔及尔之战的第9首乐曲"Gennaio
1957: accerchiamento della Casbah". 它的准确的中文译名应该是:"
1957年1月: 包围卡斯巴".您可以在本站这一页找到这个乐曲.也可以打开下表的第9首乐曲欣赏. |
|
001
|
algeri
- 1 novembre 1954
|
|
002
|
rue
de tebes
|
|
003
|
giugno
1956 - gli attentati
|
|
004
|
il
bastone e la carota (marcia)
|
|
005
|
il
dolore sulla casbah (Sorrow in the Casbah )
|
|
006
|
tema
di ali
|
|
007
|
luglio
1956 - gli attentati
|
|
008
|
matrimonio
clandestino
|
|
009
|
gennaio
1957 - accerchiamento della casbah (January 1957:
Surrounding the Casbah )
|
|
010
|
le
torture
|
|
011
|
algeri
- 1 novembre 1954 (#2)
|
|
012
|
cospirazione
|
|
013
|
pace
apparente
|
|
014
|
cospirazione
seconda
|
|
015
|
tema
di ali (#2)
|
|
016
|
fine
della battaglia
|
|
|
|
|
|
|
|
到这里,应该说莫里康和这部影片的关系已经搞明白了.不过,笔者还需要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在这部影片中特意选用这首并不起眼的音乐.在阿尔及尔之战的原声音乐中,有很多的著名乐曲.例如那首描绘法军出动大兵抓捕阿尔及利亚抵抗战士和大批无辜平民的"Algeru:
1 novembre 1954"和"Algeru: 1 novembre 1954 (#2) ("阿尔及尔:
1954年11月1日"); 那首刻画地下运动领导人悲壮形象的"Il dolore sulla Casbah"("悲痛的卡斯巴"),这些乐曲可以说都是哙炙人口,流传颇广.唯有这段"1957年1月:
包围卡斯巴",曲子很短,旋律低沉,如果不留意,可以说是很难被人发现的. |
笔者不得不花去很多时间,再打开电影原件去观看和查找这一段音乐,以便能从电影的情节中去理解它的含意.经过反复的努力,终于在这部电影的65'06"-65'43"(全长119'57")这短短的37秒中内发现了这支曲子.为了大家共享,特摘录了这段曲子及其出现前后的电影片断于此,您可以打开它在线播放(共3'36".见其中的00'45"-01'22",它是位于影片全片的64'23"--67'59"): |
电影"阿尔及尔之战"片断,全长3'36",它是位于影片全片的64'23"--67'59"
|
|
|
然后,笔者再去研究卡斯巴(Casbah)及其在"阿尔及尔之战"这部电影中的含意: |
|
|
The Casbah
(French) or as transliterated from Arabic Qasba (from
qasba, ????, 'citadel') is specifically the citadel
of Algiers and the traditional quarter clustered round
it. More generally, kasbah denotes the walled citadel
of many North African cities and towns. The word made
its way into English from French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ays 1895), and continues
to be spelled as acquired from that language.
In Rabat, the capital
of Morocco since 1912, the Casbah of the Oudaya is
the military barracks encircled by walls with gates,
built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on ancient foundations.
|
|
Kasbah
of Algiers (阿尔及尔的卡斯巴)
|
|
Casbah
of Algiers The Casbah
of Algiers is founded on the ruins of old Icosium. It
is a small city which, built on a hill, goes down towards
the sea, divided in two: the High city and the Low city.
One finds there masonries and mosques of the 17th century;
Ketchaoua mosque (built in 1794 by the Dey Baba Hassan)
flanked of two minarets, mosque el Djedid (1660, at
the time of Turkish regency) with its large finished
ovoid cupola points some and its four coupolettes, mosque
El Kébir (oldest of the mosques, it was built by almoravide
Youssef Ibn Tachfin and rebuilt later in 1794), mosque
Ali Betchnin (Ra?s, 1623), Dar Aziza, palate of Jénina.
To outsiders, the Casbah appears to be a confusing labyrinth
of lanes and dead-end alleys flanked by picturesque
houses; however if one loses oneself there, it is enough
to go down again towards the sea to reposition oneself. |
|
本站译文
Cagbah (法文) 或阿拉伯文Qasba (卡斯巴)一般是指围绕阿尔及尔的的一片特定的传统区域.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卡斯巴则是泛指很多北部非洲筑有城墙的城镇.它的名字从法文变成英文是在19世纪后期(牛津英文字典一说为1895年).从那以后使用英文拼写逐渐成为习惯.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卡斯巴是指那些在16到17世纪旧的基础上用砖墙建立的带有城门的圆形兵营建筑 |
阿尔及尔的卡斯巴
它是在古老的Icosium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建立在丘陵地带的一座小城市,面对大海并分为高城和低城两部分.
在那里有17世纪建成的清真寺; 带有双塔的Ketchaoua清真寺(1794年由Dey Baba Hassan建立),带有四个巨大的圆形宣礼塔的el
Djedid 清真寺(1660年,当是由土耳其统治),el Djedid清真寺(由almoravide
Youssef Ibn Tachfin建立的最古老的清真寺,重建于1794年),Ali Betchnin清真寺(1623年).
卡斯巴由许多独具特色的房屋所环绕,许多小巷和死胡同就像一座迷宫;但是不管怎样,迷路的人都可以面向大海方向行走而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
|
|
|
几个中文网站的介绍
|
|
难忘的卡斯巴
访问阿尔及尔,不能不去卡斯巴。卡斯巴不但富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更书写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篇章。
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的首都,北靠湛蓝的地中海,南依青翠的萨赫勒山。山水之间,是一片明光耀眼的白色建筑。这座“白色之城”,明显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新城,宽阔整洁的街道,高大的欧式建筑,是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的集中地。北部是老城,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在16世纪土耳其占领时期,这里曾修建一座城堡“卡斯巴”,“卡斯巴”遂成为老城的代名词。
卡斯巴修建在萨赫勒山坡上。一条条狭窄的街巷,纵横交错,首尾相连。纵的街巷呈阶梯状,有几十个台阶,陡峭而严整,有如一道道瀑布飞流倒悬。横的街巷盘绕在山腰,弯弯曲曲,错落有致,形成三四个清晰的层面。街巷大都不过两三米宽,只能行人,任何车辆都难通过。街巷两旁,是依山势用木石修建的房舍。房舍大多是三四层的小楼,门窗相向,脊背相连。因年久失修,这些房舍大多相当破旧。一般的布局是,上层是人口拥挤的住室,下层则是五光十色的阿拉伯商店和摊贩。整个卡斯巴建筑密集,街巷曲折回环,简直就像一座走向难辨的迷宫。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卡斯巴成为城市游击战的中心。阿尔及利亚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于1954年11月在东北部奥雷斯山区打响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迅即扩展到全国各地。当时,有10万人口的卡斯巴,每个居民成为游击队员,每座建筑都成为战斗堡垒。我在街头随意向一位出售阿拉伯大饼的老人询问当年的战斗情景。没想到,这位老人曾做过游击队的交通员。他告诉我,他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常化装成乞丐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他破烂的乞食袋中,总是藏有一把匕首,一有机会就让那些被称为“黑靴子”的法国殖民军吃上一刀。那时的卡斯巴,法国人不敢进来,完全是游击队的天下,被称为“红色的碉堡”。
为摧毁这座碉堡,法国派遣飞机狂轰滥炸,派遣空降兵进行突袭。同时,也派遣秘密警察和特务搜寻和抓捕游击队员。抓到之后,进行严刑拷打,以期得到游击队的活动情报。得不到情报,就将他们活活打死,或当众枪杀。有的女游击队员,还遭到他们毫无人性的侮辱,甚至被他们轮奸。对法国殖民军的暴行,连当年在卡斯巴指挥镇压的法军司令官保罗·奥萨雷塞斯也感到羞耻。这位年届84岁的老将军在2001年出版的回忆录《卡斯巴之战》中承认,法军当年“确实是干了一些最愚蠢、最残暴的事情”。在法军的摧残之下,卡斯巴的房屋大多被炸毁,大批居民遭杀害,人口锐减为四万。作为受害者之一的柏柏尔族作家穆卢德·费朗在其遗著《法国-阿尔及利亚战争反思录》中说,法国在卡斯巴的暴行是“当代所有反殖民主义战争中最残酷的一幕”。
卡斯巴人民的斗争得到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法国知识界的左翼人士曾发表声明,斥责法国殖民军为“国产的法西斯分子”。存在主义作家和哲学家保罗·萨特听到从卡斯巴传来反抗者胜利的消息,曾欢呼“杀死一个殖民军就是一石两鸟:既消灭一个压迫者,也解放一个被压迫者”。意大利进步电影工作者拍摄的电影《卡斯巴之战》,真实地描述了城市游击队英勇战斗的情景,赞誉卡斯巴是“阿尔及利亚新生之魂”。南非著名诗人丹尼斯·布鲁特斯则赞誉卡斯巴:这是真正的抵抗运动迷离而又坚不可摧的心脏。
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卡斯巴而骄傲,有些法国人的内心则至今仍不得安宁。据法国报刊估计,包括刚卸任总统职务的希拉克在内的85万法国人曾先后在阿尔及利亚作战,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良心受到谴责”,甚至“精神遭受创伤”。还有一些人,因为“患有心境扭曲症”,至今不敢承认那是一场不义之战,而将其称为“一场无以名之的战争”。
经过经八年的浴血奋战,阿尔及利亚结束法国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于1962年7月宣布独立。一位阿尔及利亚作家曾对我说,对这个新生的北非国家来说,卡斯巴是催生婆;而对某些法国人来说,卡斯巴则是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噩梦。(2007年09月21日00:19
正义网-检察日报)
|
|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阿尔及尔分新、旧两城。旧城以东北的卡斯巴区为中西,富有阿拉伯特色,石砌房屋依坡而筑,街道狭窄弯曲,传统摊贩市场密集,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新城街道与海岸平行,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顺山坡向上发展。城市依山建筑,它的古老部分在山上,现代化部分在山下。阿尔及尔城是在第十世纪的时候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建立起来的。它有着光荣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战斗历史。阿尔及尔旧城区称为“喀士巴”。喀士巴,本来是指现在还遗留在山顶上古城堡。在反殖民主义战争中,喀士巴区是一个英雄的堡垒。喀士巴区的山上都有石头垒砌的一、二层高的古老房子,中间夹着许多狭窄的、铺着石子的小巷,是一个富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色彩的地方。新市区的建筑与旧市区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格,那里多是高楼大厦,街道宽敞整洁,马路上车水马龙,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新市区内,绿树环抱的“人民宫”是总统府所在地,许多政府机关、文化和外贸机构也都设在这里。(放眼世界) |
|
|
卡斯巴古城(阿尔及利亚)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尔及尔的古城卡斯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尔及尔的古城卡斯巴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首先在这里建造港口,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廷人相继统治过这里。公元ll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北非,这里成为港口城市。公元16世纪和公元19世纪,它先后被土耳其人和法国人占领。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这里被定为首都。
卡斯巴在阿尔及尔的东北部,是阿尔及尔旧城的中心。从阿尔及尔烈士广场向前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阿拉伯风格的卡斯巴。这里有住宅、商店、剧院、市政大厅、斗兽场、浴室、神庙,还有整齐划一的街道和墓地。街道狭窄,阶梯纵横,楼房密集,人口众多,是典型的山城。这里地形复杂,汽车无法通行。二层小楼房的门很狭窄,人必须侧身才能通过,院子里面却有一个很大的天井,曲折的走廊通向四面八方。这里的民居大部分是简陋的砖木结构,狭小的窗户呈圆拱形,屋顶平扁,
自然平伸的屋檐由一排木椽承托。
卡斯巴有10多座清真寺,其中渔店清真寺是穆斯林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模仿土耳其的苏里曼大清真寺设计建造的,外观浑厚朴实,内部装饰典雅华丽。大厅和经坛悬挂着一排精巧玲珑的水晶吊灯,犹如星星闪亮。墙壁和立柱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瓷砖,艺术家把它们拼砌成一组富有立体感的阿拉伯象形图案。官顶上的花卉雕琢得非常逼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地理教师网)
|
|
阿尔及尔之战电影剧情 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以法属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卡斯巴为中心,爆发了阿尔及利亚人反抗运动。这是由于阿拉伯人憎恨法国人长期统治而引起的。人们四处搞破坏,法国政府发觉事态严重,便于一九五七年十月七日,派马丘将军率领四十万大军驻于斯拉姆地区,但是暴乱仍层出不穷,法国人的镇压行动已明显升级。阿里.拉波安原只是一个以扒窃为生的小偷,由于他的果敢和身体力行,而同时与宾米提成为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某日,阿里男扮女装上街,最终还是被发现,他们跟踪他并突袭了基地,阿里等被处死。但阿尔及利亚的人民斗争情绪越来越高涨,这股势力不容阻挡。本片是曾获威尼斯大奖的半纪录影片,完全利用当地民众所拍摄而成,因此,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一部忠于史实的独立战争影片。
本片是欧洲电影批判殖民主义的先驱典范之作。首先得正视其「第三世界电影」的胸襟:即替被殖民者压抑了的实存赋予音容、重塑形骸,以形式的翻新为手段。导演动用左翼普及美学策略,主角不再是个人而是人民,更以可跟纪录片乱真的影象语言,重演五四至六二年间阿尔及利亚反抗法国统治的活动,逐步升级为山洪般暴发的独立战争。最难得的是没有简单的美化/丑化任何一方,笔触冷静而不失立场。群潮流动的场面调度雄浑有劲,曾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本片在法禁映多年,连在香港(因其反殖信息)也不例外。(这里)
|
|
|
|
|
|
看过这些资料,再回顾一下电影片断,人们应该可以对这段"Sorrounding
The Casbah"乐曲(Gennaio 1957: accerchiamento
della Casbah--1957年1月: 包围卡斯巴")得到一个清晰的印象.在电影中,这段音乐只出现了短短的37秒.其前的电影场景是在深夜中,两位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之间关于斗争形势将更变得加残酷的一段谈话.接着便转为卡斯巴城区的远眺镜头,这段旋律也随之出现.镜头渐渐由远而近,阳光下的清真寺大圆顶和宣礼塔清晰可见.接下来人们看到的是满布在大街,路口,桥梁四周的荷枪实弹的法国大兵.随着一声哨响,士兵们像发起冲锋一样,结队冲进居民楼房开始了大搜捕.与此同时,那首著名的algeri
- 1 novembre 1954 (#2)(阿尔及尔 1954年11月)乐声也随之响起,一场针对反对压迫争取自由的人民的血腥镇压开始了. |
这段音乐只有短短37秒,缓慢低沉,带有穆斯林宗教音乐的特色,向人们交待了正在被法国大兵包围的卡斯巴这样一个特定的阿拉伯历史古城的地理环境.主旋律只有19个音符,如果说其中有什么引起人们留意的地方,就是它的第11个音符.它在缓慢稳定的旋律中突然以一个升半音音符的闯入和音色的改变而使人感到失谐甚至诧异,甚至怀疑是否音响或录音出了什么问题?而实际上,它却是大师的杰出一笔,在宁静的气氛中为即将到来的风云突变作好了铺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是"夜幕降临前"这部电影的导演和作曲家之所以注意到这首短短旋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
|
|
下面就来研究这段音乐在"夜幕降临前"这部电影中的运用.经过仔细观看,这段旋律出现在这部影片的101'18"-102'26"的位置(影片总长为173'20",一般分为1,2两个部分提供.由于不同的来源对其分割有所不同,因此请根据您所持有的文件的总长来计算它在您的电影文件中的确切位置),总长为68秒,比在"阿尔及尔之战"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延长了近一倍,基本上是把那个19个音符的旋律重复了一遍.以下是这一段音乐前后场景的一个电影片断 |
电影"夜幕降临前"片断,全长6'16","Sorrounding
The Casbah"音乐出现在其2'42"-3'50".它是位于影片全片的101'18"-102'26"
|
|
|
这段电影的场景是描写影片主角古巴作家雷纳多
阿里纳斯〔Reinaldo Arenas)由于同性恋的理由,根据1980年古美两国的一份协议(这项协议仅在1980.4.15-10.31日执行了约6个月,即由美国提出而中止)要求离境被允许并得到去美国的签证.1980年5月,在古巴Mariet海港,他手持签证排队并忐忑不安地等待出境前最后检察,这是他奔向心目中理想的自由天堂最后一道关口.此时,这段音乐开始缓慢出现,直到通过检察登船,轮船开动驶离古巴为止.这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对话,只有这段音乐作为背景出现.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刻画主人公此时此地亲历人生命运重大转折时的心情的.为了便于比较,以下列出这两部电影在使用这段音乐时其背景的异同: |
|
两片在此区间的相同或相似点
|
序号
|
特征
|
在"阿尔及尔之战"中的情节
|
在"夜幕降临前"中的情节
|
001
|
命运即将出现重大转折
|
1957年10月,法军即将开始对阿尔及利亚抵抗战士进行全城大搜捕.大批抵抗战士和无辜平民被捕入狱或被杀害.
|
1980年,根据古美两国的协议,影片主角,同性恋者和作家雷纳多
阿里纳斯,和一批因其它不良原因被准许离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古巴并得到进入美国的签证的人,即将乘船离开古巴开往他们心目中的天堂--美国.
|
002
|
社会制度或生活环境的选择
|
为摆脱殖民统治而争取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
从一党统治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家(穷国古巴)奔向标榜"自由,民主"的多党轮流执政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富国美国)
|
两片在此区间的不同点
|
003
|
民族特点
|
以穆斯林为主的阿拉伯国家
|
由印地安,非洲,西班牙等后裔组成的白人,黑人,混血种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近代史上以天主教为主体(1962-1991年间曾被禁止).
|
004
|
群体特点
|
影片记述了一个国家,民族为争取独立解放而斗争的悲壮历史
|
影片以描写作者个人生活经历为主,同时也从一个特殊群体的角度对古巴的社会进行观察,描绘和抨击,并最终选择离开这个国家,投奔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境地.
|
|
|
|
好了,笔者的分析就到此为止吧,应该说到此为止莫里康音乐和这部电影的关系已经基本搞清了.更多的分析思考还是留给亲爱的读者自行研究吧!而且,如果您有任何新的观感,都希望您能写一点东西通过电邮发送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在此发表以和更多的朋友切磋,共享. |
|
|
|
|
|
2008.9.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