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架起空中桥梁的志愿者们致敬
-----代"2014增刊"前言-----
2013年2月,一座莫里康内知识之塔在欧洲比利时上空拔地而起。这是由比利时CHIMAI网站站长迪迪埃和法国爱好者帕特里克主持出版的一本在线电子杂志"音乐大师"(Maestro)。它是继那本已发行三十多年,出版了116期的荷兰纸质莫里康内主题杂志"MSV"决定停刊之后,由后来者再次举起的一面大旗。它必将成为全世界莫里康内爱好者的一块圣地,一个乐园。从2013年已经出版的三期杂志可以看出,新的杂志主题明确,文风严谨,内容精湛,不负众望。杂志文章的作者,大多是热爱和追随莫里康内几十年的铁杆粉丝。他们的文章,对于莫里康内的生平,社交,电影,音乐均有系统的,深度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大到一个时代,一种流派,小到一个场景,一段旋律,一种乐器,一件海报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笔触。甚至对于许多被演绎,翻唱的流行歌曲的来龙去脉,都能寻根述源,一一道来。看过之后常令人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有些文章已经完全达到专题论文的水平。例如那篇"壮丽和气氛",仅对莫里康内在庄严仪式场合下这一类作品的研究,引用的电影,乐曲,人物等等资源竟达数百例之多,从中可以感受到其作者的深厚功底和严肃文风。对于东方爱好者而言,可以说是一份送上门来,久觅不得的文化盛宴。顺着这些资深爱好者的指引,我们不仅可以迅速,便捷地了解到许多我们并不熟知但却非常重要的知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乐曲,往往又被赋予许多新的含义。人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对于莫里康内及其作品的精辟见解,还可以了解到当代西方爱好者们的关注,喜疏,观点乃至争论。从而可以使我们可以在惊奇,激动之后能站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理解大师和他的作品。笔者作为一个多年的中国爱好者,在阅读了它的一些内容之后,积存多年的许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例如寻觅多年却不见其踪影的《美国人》(NA7604-Le
Ricain)的原声音乐,在第三期的"美国人"文章中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为了准确的反映历史,该文章附录的作者在事隔四十年以后的今天还访谈了该电影的导演,以确证事情的原委,读了以后使人豁然开朗,"哦,原来还有这样一回事!"。这样的感受在很多文章阅读以后均会出现,令人不愿释手。同样,这样一本高质量的杂志也已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爱好者的热情关注。
对于这样一本杂志,笔者一直寄予积极的期望。不仅是因为笔者和它的主编迪迪埃先生已有多年的交往,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为我们网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2012年编辑出版"莫里康内爱好者手册"的时候,笔者曾在关于网站今后发展的一篇文章中说到,在21世纪新的十年,我们的网站将面临一个新的转型,即从以数量为主的资源供应型转为以质量为主的作品研讨型网站。在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影响,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这位音乐大师的了解和研究,至少比西方爱好者要晚二三十年。而且由于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等等面的限制,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在当前我国GDP已迅速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的形势下,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对于西方优秀文化艺术的学习研究也应该有相应的提高。这本杂志的出现,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
然而,新的问题产生了。由于这是一本英文杂志。除去一部分英文极好的爱好者之外,为了方便大多数中国以及世界华人的阅读。必须将它译为中文。但是这本杂志每期均在50页左右,大约十多篇文章。即使一年按三期考虑,也有三十多篇文章,总计近二十万字。这样大的工作量,显然不是编者个人所能完成的。作为一个个人公益性的网站,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志愿者!
"志愿者",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是"
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
这样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新名词,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渐渐变成了"雷锋精神"的化身。我们的网站自2009年发布通告征求外语翻译志愿者以来,已有20多位朋友先后报名加入这个行列。他(她,下同)们有的是年轻的在校学生,研究生,有的是城市的在职雇员,职工,还有的是身处边远地区或者海外的中青年朋友。几年来,他们在自身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已先后为我们翻译了三十多部莫里康内配乐的电影字幕。在"莫里康内爱好者手册"2012年出版时又翻译了许多重要的文章,为传播西方的优秀文化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3年秋,当我再一次联系他们说明情况请求帮助时,他们都给予了热情,慷慨的支持。答应挤出时间完成新的任务。有的介绍身边朋友成为新的志愿者,有的还主动请缨,连续翻译三四篇文章。大凡亲自做过翻译工作的人都知道,文字翻译往往是一件非常枯燥而又费时费力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自不必说,而作为一份非专业的义务劳动,尤其是连续不断的工作,那确实需要一种动力才能长期坚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主要由欧美爱好者撰写的这些文章中,广泛地涉及到中国人大多不太熟悉的西方历史,文化,事件,典故等等,就像我们中国人随便提及民间俗语,或是"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一些片断那样,有些在原作者看来十分普通的简练语言,但由中国的业余爱好者翻译起来是十分,十分困难的。一个名词,一段典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弄懂它的看来又是十分简单的含意。这些志愿者们在投入大量的劳动之后,尽管在译文中也许还有些瑕疵,但他们都是很努力地完成了任务。志愿者们的种种表现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这本"2014增刊"得以按计划准时出版之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是他们默默无闻的无偿劳动,一砖一瓦地砌就了这一架连接大洋彼端的空中桥梁,并将成为全球第一册中文版的莫里康内作品研讨专辑。当每位爱好者为这本杂志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时,请大家记起"志愿者"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让我们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们:"万岁!志愿者!"
如果我们再注意到这座桥梁的另一端,可以说,这个杂志的主编,作者,他们同样也应该定义为志愿者。因为他们都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
请看主编布斯特在杂志第一期开场白中所说的话:"在一个无数家庭被金钱,投机,经济危机所困扰的世界里,为人们免费制作和提供令人愉快的作品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求回报。只是为了真诚而简朴的乐趣,带有一点自豪,为了回忆莫里康内的音乐和增长知识…..
我们有幸和莫里康内生活在同一时代,追随他的作品直到现在,甚至有时遇到挫折。让我们享受这个时代,不要抱怨还有一些未发布的作品:那通常是发生在过去,而在将来应该是可能解决的...."
十九世纪法国的伟大作家福楼拜说过:“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
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中华民族,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但在精神上却又是那样的彷徨和匮乏。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快餐文化,碎片文化盛行的时代,多读书,读好书,已经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和需要。将来在我们的列车,轮船,飞机甚至地铁中,如果能看到有更多的青年在聚精会神旁若无人地静静读书,那将是我们民族的一大福音。我们希望能够为此贡献上自己一份极其微薄的力量。为了读者的方便,在译出每篇文章的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收集和该文有关的影音作品发表在本站的大型资源库里并完全免费开放,如果读者们在静心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再去聆听或者观赏那些有关的影音作品,笔者相信,不仅您能够逐渐成为一位资深的莫里康内爱好者,甚至由此也会进而成为欧美,至少是意大利的音乐,文化乃至他们的宗教,历史等等方面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如果这本译文能引起您对这本西方杂志的兴趣,那就请继续关注这本杂志的新篇和本站的更新资料吧。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推荐的是,本刊有幸在前不久收到了我国著名双簧管演奏家,原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刘伟先生在百忙之中应邀为本刊专门撰写的稿件。这是一篇文体,内容极佳的好文章,我相信,无论是入门者还是资深者,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后,不仅会得到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从这位中国老一代著名音乐家个人一生对“"藥”的真知灼见中,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营养。借此机会,笔者还要对一直关注和支持这本"增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比利时朋友迪迪埃和法国朋友帕特里克表示敬意。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应邀为此刊的出版联名写来一篇简短而精炼的贺词。除了对本刊出版的祝愿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在大洋彼岸的和我们有着同样喜好的那一群人,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终其一生对于大师作品的执着热爱和追求。这些精神,也必将会在我们的队伍中逐渐显露和传播开来。
编者 韩文光 2014.1.1
于古都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