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生活
[编辑] 身世与早年生活
塞尔吉奥·莱奥内的外祖父在Lombardie经营一间豪华酒店,祖父是那不勒斯市附近Avellino的乡绅。父亲文森佐·莱奥内是意大利早期著名电影导演、电影活动家,艺名“Roberto
Roberti”,后来,塞尔吉奥·莱奥内指导第一部西部片《荒野大镖客》(Per un pugno di dollari,1964)时,就用了“Bob
Robertson”的笔名,意为“Robert's son”(罗伯特的儿子),以向其父亲致敬。母亲Bice Valerian是戏剧演员和电影演员,为了追求他父亲,而退掉了与当地一个王室的订婚,而嫁给文森佐。
莱奥内是家中的独生子,而且是中年得子,莱奥内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40岁。莱奥内出生时,他的父母正犹豫是否去德国,莱奥内的出生导致他们永远留在了意大利。莱奥内后来谈到,由于是独生子,所以他才喜欢在电影中展现男性友情,因为他始终希望有一个哥哥或弟弟。他成长在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时期,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在法西斯上台之前,莱奥内的父亲是意大利导演协会的主席,曾是早期意大利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影片票房曾达到200万里拉。由于1925年拒绝拍摄根据墨索里尼小说改编的电影,在法西斯上台后遭到打压。为了生活,文森佐不得以将家中物品卖掉,莱奥内说,“我童年时代就是看着家中的好东西一样一样消失的,所以我要在电影中再一样一样把他们找回来。”[1]莱奥内少年时代比较顽皮,曾跟伙伴们站在墙上比赛撒尿,曾与伙伴到犹太人区与那里的小混混群殴[2],他的部分童年记忆后来融入到《美国往事》的创作中。他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好,他格外喜欢历史,但由于中学时代正值法西斯执政,历史课本都被法西斯化,他开始对任何书本上的历史表示怀疑[3]。在接触电影之前,莱奥内喜欢上了木偶戏[4]。
二战期间,他经常骑在父亲的后背上,在周末跟父亲去抵抗艺术家聚会的“红房子”咖啡馆(Aragnon),父子经常被秘密警察跟踪。莱奥内说,“我几乎是看着盖世太保那黑猩猩一样的脸长大的。”[5]1942年,他父亲在朋友帮助下,获得拍摄的机会,莱奥内为父亲做了助手,但他认为:“在父亲那里没有来得及学到什么”。
[编辑] 导演生涯
[编辑] 助理导演时期
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莱奥内很快地进入电影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助理导演。莱奥内的助理导演生涯为他奠定了丰富的拍摄经验,他曾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著名导演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和科曼奇尼(Luigi Comencini)担任助理导演,学习到如何处理真实历史元素和现实元素,同时他又在好莱坞古装历史片拍摄过程中担任助理导演,其中包括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和威廉·怀勒(William Wyler)等著名导演,他是著名历史片《宾虚》、《特洛伊的海伦》的助理导演,他还为瓦尔什(Raoul
Walsh)和弗莱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等著名导演做过助理导演,他曾受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邀请参与电影拍摄(该片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实现),这种经历奠定了他对美国电影制作流程的充分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摄影棚工作经验,并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好莱坞史诗片之间,逐渐找到个人风格。
莱奥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影迷,几乎每上映一部电影都要去电影院观看,而且他无所不看,从史诗片到B级片,他对每个感兴趣的二流导演和三流演员的情况了若执掌。他是西部片影迷,对约翰·福特影片的桥段和对话倒背如流,他也是黑色电影(film
noir)的影迷,他最想拍摄的就是西部片和黑色电影,但在有生之前始终没有拍成一部黑色电影,反而拍摄了经典黑帮片《美国往事》。
[编辑] 赏金三部曲
[编辑] 荒野大镖客
拍摄完古装片后,莱奥内跟妻子靠赚来的钱勉强生活,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拉菲尔拉(Raffaella Leone)出生时,意大利电影开始不景气,票房清淡。这时莱奥内的第二个女儿弗兰西斯卡出生。他不得不寻找新的拍片计划,当时一些意大利导演模仿德国人拍摄小成本西部片,莱奥内也在试图寻找合适的剧本。在看过黑泽明的《用心棒》后,他觉得这部片子可以改编成西部片。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意大利一家制片公司Jolly公司,Jolly公司决定投资这部影片《荒野大镖客》(又名:为一小把美元)。莱奥内最想找的演员是亨利·方达(Henry
Fonda),但由于投资太低,而且没有人能联系上亨利·方达,Jolly公司推荐Richard Harrison主演,莱奥内推荐了詹姆斯·科本(James
Coburn),但因他们的片酬过高(分别为20000和25000美元)而未果。在美国西部电视剧《皮鞭》(Rawhide)中,莱奥内看好男主演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那种缓慢的动作和一言不发的表演,于是通过美国公司的经纪人找到了他,最后以10000美元成交。
影片拍完后,莱奥内本无心将其拍成三部曲。由于Jolly公司没有购买翻拍版权,公司和莱奥内受到黑泽明起诉,诉讼结果是黑泽明获得了该片在日本、韩国与台湾的发行权及该片全球票房的15%。诉讼导致影片在完成1年之后才在美国上映。Jolly最后以诉讼为名,拒绝付给莱奥内薪水,与莱奥内闹翻。作为向制片人的报复,本来不打算继续拍西部片的莱奥内,决定用同样的演员、同样的风格再拍一部西部片,赚更多的钱,故命名为“为了更多一点美元”,即《黄昏双镖客》。
[编辑] 黄昏双镖客
但《黄昏双镖客》不是一部单纯的报复性作品,在影片中,莱奥内发展了美国西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赏金杀手”(Bounty
Killer)形象。赏金杀手曾在美国西部片出现过,如安东尼·曼(Anthony Mann)的《裸露的马刺》(The
Naked Spur)、戴尔梅·达夫斯(Delmer Daves)的《3H10 to Yuma》也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户为了获得警方的奖赏而押送犯人的故事。为了符合历史真实情况,莱奥内在美国的芝加哥中心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西部历史资料。在演员的选择上,除了伊斯特伍德之外,他选择了李·凡·克里夫(Lee
Van Cleef)饰演退休少校的角色,他也是一个赏金杀手,与“无名氏”(伊斯特伍德饰演)之间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两个人在冥冥中建立起友情。意大利演员吉安·玛利亚·瓦伦特(Gian
Maria Volonte)在影片中饰演了凶狠的吸毒成瘾的匪帮头目,影片因吸毒情节在发行时被迫进行了删减,但莱奥内认为,吸毒是为掩盖瓦伦特在表演上的习惯,同时他认为,大麻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黄昏双镖客》在意大利和美国获得了商业上成功,成为当时意大利历史上第三卖座的影片。影片上映后,曾经有两个意大利人闯入莱奥内办公室,质问他说,他们已经看了20多遍影片了,但还是不知道被杀的女人到底是少校的妹妹还是女儿(来自Oreste
De Fornari)。其实剧中的一段台词对此有交代,少校对无名氏说:“这种事经常发生在兄妹之间。”
[编辑] 黄金三镖客
莱奥内在《黄金三镖客》中为Eli Wallach试戏。
莱奥内在《黄金三镖客》中为Eli Wallach试戏。美国联合艺术家公司同意与莱奥内合作,再拍摄一部西部片,只要求由莱奥内导演、伊斯特伍德主演,1965年,莱奥内拍摄了赏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最为成功的一部《黄金三镖客》。
《黄金三镖客》将故事背景置于美国内战时期的西部,在筹备影片期间,奥逊·威尔斯曾劝阻莱奥内不要拍美国内战,“因为内战题材是被诅咒的题材,很多人都栽在这个题材上”。但莱奥内还是以令人信服的故事和巧妙的隐喻,出色完成了这部电影。影片因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好人黄毛仔”(blondy)、“丑鬼图可”(Tuco)和“坏人天使眼”(Angel
Eyes)而得名,讲述三个枪法高明但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去抢夺一笔黄金的故事。影片最后一场戏中的剪辑成为美国电影院校的著名段落。影片中的关于北方军队战俘营的描写,来自美国内战期间的安德森维尔(Andersonville)战俘营的真实事件。在影片中,与美国内战题材的电影多倾向北方军队不同,莱奥内对内战中南方军队和北方军队进行了平等的描述。
在拍摄过程中,伊莱·瓦拉什(Eli Vallach)在铁轨上用火车压断手铐等段落没用替身,非常危险。与其他意大利西部片一样,影片的拍摄得益于西班牙人的帮助,当时是佛朗哥军人专政时期,拍摄过程中,因西班牙工作人员的失误,将安装在桥上的炸药引爆,所幸没有人伤亡,西班牙调来军队连夜赶休木桥,三天内又建起一座新的木桥。影片结尾,好人穿着一个南方士兵身上的斗篷骑马远行,与第一部的开始段落相衔接,使三部曲构成一个圆形结构。该片上映后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莱奥内曾偷偷溜到电影院查看观众反响,巧遇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两人因在西部片上中的共同兴趣而决定以后一起合作。
[编辑] 往事三部曲
[编辑] 西部往事
拍完《黄金三镖客》之后,莱奥内打算拍摄黑色电影,他看中了黑帮成员传记小说《小混混》(The Hoods),但美国公司想让他再拍一部西部片,派拉蒙公司的老总在巴黎一家电影院看过《黄金三镖客》之后,决定与莱奥内合作,但他不同意拍摄《小混混》(The
Hoods),但允许莱奥内随心所欲地拍摄一部西部片。在拍摄《西部往事》之前,莱奥内对其他意大利西部片已经失望,他宣布这将是自己的最后一部西部片,而且将以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风格拍摄这部影片,他称影片是一部“死者的芭蕾”[6],并且将出现女性主人公,由意大利美女克罗蒂娅·卡迪娜(Claudia
Cardinale)扮演,影片终于让莱奥内与自己喜欢的亨利·方达和查尔斯·布龙松(Charles Bronson)合作,同时还有他喜欢的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影片通过5个西部人物原型(印第安人、妓女、匪徒、杀手和铁路大亨),表达了莱奥内对美国西部历史的一种看法。同时影片成为一部对西部片历史“引经据典”的致敬电影,片中可查证的对美国经典西部片的引用就有70多处[7]。其中以对约翰·福特(John
Ford)的纪念碑山谷的引用最为著名。
影片在美国并未取得商业成功,但在欧洲国家却大受欢迎。
[编辑] 革命往事
《革命往事》(Giù la testa)起初并不是莱奥内想拍的电影,拍完《西部往事》后,莱奥内决定不拍西部片了,去拍自己钟爱的黑色电影。莱奥内插手这部电影,是为了帮助小舅子弗尔维奥·莫塞拉(Fulvio
Morsella)和好朋友克洛狄奥·曼奇尼(Claudio Mancini),于是莱奥内成了《革命往事》的制片人,三个人写了一个25页的剧情大纲,讲一个墨西哥农民和一个爱尔兰革命分子的故事,联艺决定投资,推荐彼得·伯格达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当导演。
彼得·伯格达诺维奇到了罗马,和莱奥内话不投机,最后被送回了美国。在莱奥内心里,《革命往事》最合适的导演是山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8],但是联艺迟迟不给答复,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按莱奥内的意思,剧中两个人物早就想好人选了,罗巴兹演墨西哥农民,至于爱尔兰革命者,莱奥内最初设想的是马尔科姆·麦克道维尔(Malcolm
McDowell)。可惜,联艺把两个人都拒绝了,莱奥内又提出让瓦拉什演农民,再次被拒绝,联艺说,最佳人选已经选好了,让刚获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的罗德·斯泰格(Rod
Steiger)来演墨西哥农民。莱奥内心里并不愿意,可是没办法,于是他提出,如果斯泰格演农民,他就要詹姆斯·科本(James
Coburn)演革命者,莱奥内对科本的印象非常好,认为科本比伊斯特伍德还威武和具有幽默感[9]。
山姆·佩金帕也同意了担任导演,但就在影片即将开拍的时候,联艺却突然通知莱奥内:如果他不做导演,两名男主演将拒绝拍摄。莱奥内逼不得已,只好再拍最后一次西部片,但他为了让自己满意,决心重写剧本,可他找回过去的搭档编剧后,发现老朋友们与联艺一起在算计自己,他赶走了他们。在这个角度上,莱奥内说《革命往事》是他最失败的电影[10]。
拍摄过程中,莱奥内和罗德·斯泰格的矛盾贯穿始终。
《革命往事》后来在全球发行,被各国发行商改得一塌糊涂。在美国,影片改名为“趴下,你这蠢货”(Duck,
You Sucker),在有的国家,改为“一把炸药”(A Fistful of Dynamite),这是为了呼应“赏金三部曲”的片名,但文不对题。在多数版本里,片头毛泽东那段“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被删掉,影片结尾爱尔兰“革命怪客
”肖恩(Sean)临死前的回忆段落被删掉,只有法国上映时保留了《革命往事》的原名及原来版本。
莱奥内的心中并没有打算把《革命往事》算作《西部往事》的延续,以组建另一套三部曲,但外界却将这两部电影加上他最后一部《美国往事》合在一起,称为“往事三部曲”。《革命往事》在意大利又有个名字叫做C'era
una volta la rivoluzione,影片还有一个不太正式的英文名叫做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对莱奥内来说,他认为影片的名字就是《革命往事》。[11]
[编辑] 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的拍摄计划一波三折。拍摄黑色电影一直是莱奥内的夙愿,他在朋友Giuseppe Colizzi的介绍下读了美国黑帮成员的自传体小说《小混混》(The
Hoods),莱奥内觉得小说一般,但其中关于童年生活的片段促使他想把小说改编成电影。1968年,莱奥内在路过纽约时,见到了小说作者哈里·格雷,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已经卖给美国导演Dan
Curtis,莱奥内交涉未果,决定放弃。但回到罗马,经常想起小说中的细节。法国制片人安德烈·吉诺维斯想与莱奥内合作,莱奥内要求获得小说版权,吉诺维斯出价到25万美元仍未果。最终,意大利制片人格里马尔蒂获得小说版权。
于是莱奥内与格里马尔蒂开始寻找合适的编剧,他们找到约翰·麦勒斯(John Milius),但约翰·麦勒斯正在为科波拉撰写《现代启示录》的剧本,最后邀请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合作。不久,莱奥内与格里马尔蒂发生分歧,格里马尔蒂特别想用该片挽回《1900》和《费里尼的卡萨诺瓦》带来的商业失败,他被卷入商业诉讼,梅勒也渐渐退出计划,莱奥内不得以退出。
最终,美国制片人艾诺·密尔契(Arnon Milchan)从格里马尔蒂手中以75万美元的高价购得版权(他在影片中扮演面条强奸卡罗尔那场戏中的司机),莱奥内得以重新构思《美国往事》,从最初谈判到影片开拍,《美国往事》的剧本版权共谈了15年。为拍摄本片,莱奥内曾见过意大利黑帮的成员,研究犹太黑帮在美国的历史,搜集了很多真实素材。
[编辑] 逝世
1993年第一届意大利莱奥内电影节横幅1989年4月30日,莱奥内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罗马寓所,终年只有60岁,逝世之前,他正筹拍战争片《列宁格勒900天》。很早他已经预想好影片中的部分镜头,在1984年的访谈录,他提到了影片开始的长镜头:
垂直俯拍一双弹钢琴的手,特写,镜头移开,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在演奏钢琴,是他刚刚写完的《第七交响曲》。镜头慢慢拉开,这里是列宁格勒剧院,镜头从剧院的棚顶移开,音乐渐强,更多乐器加入,转移到残破的街道,市民们拿着枪,走出家门,镜头跟着他们走到路口,与另一队市民汇集,人越汇越多,他们走到火车站,与那里的士兵坐上火车,镜头跟着火车,来到战火纷飞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前线,炮火响起,与音乐汇为一体,音乐在高潮中结束,战斗开始。[12]
[编辑] 主题
由于莱奥内始终拍摄类型片,所以尽管他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观众和影迷,但他的电影在当时甚至今天,一直没有受到影评人和学者的重视。《荒野大镖客》上映时,遭到多数意大利影评人的批评,《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曾受到法国电影杂志《正片》的批评,认为他的电影是一种“空泛的矫揉造作”。在意大利,第一篇真正正面评论莱奥内电影的文章出现在1982年。
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英美学者与欧洲本土研究者对莱奥内电影的核心主题,有着不同的判断。
死亡主题:以Christopher Frayling为代表的英美研究者认为莱奥内电影的核心主题是“死亡情结”。如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绞索、十字架、坟墓、棺材等道具。
美国梦:以Gilles Cebe、Philippe Ortoli为代表的欧洲研究者认为莱奥内电影始终围绕着“美国梦及其幻灭”的主题展开,这表现在三部曲的寓意中,在影片中表现为童真的失去,如被杀害的儿童和反复出现的儿童视角镜头等。
[编辑] 美学风格
[编辑] 主要特征
超长片长:自《黄昏双镖客》以后,莱奥内的影片片长相对较长,多数影片片长在2小时以上,《美国往事》导演剪辑版本长达4小时30分钟。
精简的对白:莱奥内西部片的主要形象“无名氏”与美国西部片英雄形不同,他少言寡语,处事谨慎。莱奥内不喜欢让他的人物说话,而喜欢在戏剧化的冲突和人物动作中塑造人物。
反讽与戏仿:莱奥内的西部片以带有反讽色彩的喜剧感著称,人物诙谐、生动、夸张,剧本的戏剧化程度较高。在西部片中,莱奥内喜欢戏仿和引用西部片中一些著名的人物、造型和场景。
无政府主义:莱奥内自称:“我的电影中到处都是政治。”莱奥内的影片产生和流行于意大利西部片盛行时期,但他的西部片,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导演观念,都与其他意大利西部片有着明显区别,这尤其表现在政治观点的表达上。莱奥内成长于墨索里尼时期,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电影界的工会领袖和左派代表,深受法西斯主义的迫害,莱奥内说,“我曾亲眼看见家中美好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失去,所以我要在电影中将它们一样一样地找回来。“因此青年时代的莱奥内受到了左翼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表现在他早期参与制作的《烈火焚城记》中。到了60年代末,随着前苏联斯大林政治内幕的揭开,以及蔓延欧洲的红色恐怖和青年革命,莱奥内对极左翼思想开始怀疑,并在《革命往事》中第一次大胆表达了对暴力革命思想的怀疑和讽刺,表达一种无政府主义态度。他个人极少提及政治,他的政治观点都是通过影片间接表现出来的。《革命往事》上映后曾遭到左翼批评届的争议。
[编辑] 电影语言特点
超大特写:莱奥内对特写的大胆运用和创新成为电影史上运用特写镜头的典范,他的人物脸孔特写往往超过一般特写的取景范围,将特写镜头更加深入,最大时摄影机只对准人物的眼镜,以突出主人公强烈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并以连续推进的”渐近式特写“,强化从人物冷漠的外部面貌进入内心世界的过程,并配合闪回、音乐和交叉剪辑,使特写的运用更加强烈有力。
间断性闪回:莱奥内的闪回经常突破了闪回手法通常的叙事功能,往往出现在影片结尾,如《黄昏双镖客》和《西部往事》,决斗前的闪回,让贯穿影片的因果事件悬念,即原因(过去)与结果(现在)发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爆发出强烈的戏剧力量、叙事力量和情感力量。莱奥内在运用这种闪回时,往往是一些带有复仇色彩的主人公在与凶手决斗的时刻,塔伦蒂诺称之为“Anwser
first, question later”(答案在前,问题在后)[13]。
慢板平移与慢板平移:莱奥内喜欢固定机位的镜头,但他的电影中也有许多平移镜头(travelling),他对平移镜头的运用与他电影那种动静相宜的风格非常接近,镜头平移的速度经常向极慢和极快的两极发展,极慢的平移镜头往往出现在影片结尾的决斗场面,以较低的机位缓缓移动,仿佛一个紧张的观众面对一场千津一发的决斗时,谨慎而小心的脚步移动,《黄昏双镖客》、《西部往事》中的决斗前都运用了这种慢平移镜头。莱奥内的满平移镜头经常用来表现西部世界弱小而无辜的群众,如执行绞刑时小镇村民和战俘营中的士兵等。在《黄金三镖客》中,当图可和金毛仔到达墓地时,图可围绕着巨大的圆形坟场快速奔跑时,莱奥内运用了一组长焦镜头拍摄的快速平移镜头,配合莫里康尼为这个段落提前谱写的乐句,人们在图可的奔跑中看到密密麻麻的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坟墓渐渐虚化,烘托了影片讽喻战争的主题,同时将影片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莱奥内喜欢对基本的电影技巧进行两极化的运用与对比。
蒙太奇:吕克·穆莱(Luc Moullet)认为,莱奥内是二战后意大利电影中最重要的爱森斯坦继承者,他是意大利类型片导演中最重视电影剪辑语言的革新家之一。莱奥内喜欢用严谨的形似特征进行剪辑,如圆形的枪口剪火车头,大烟馆的烟灯剪路灯灯。在《荒野大镖客》中,莱奥内运用了声音的连贯性进行讽刺性交叉剪辑。
内部声音与外部声音的渗透:莱奥内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莫里康尼的合作成为电影史的佳话。《西部往事》的开场段落,被英国学者Christopher
Frayling称为“自然声响与音乐的交响乐”[14],莱奥内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在西部片中注意真实的环境声响的表现力,并将自然声响创造出独特的故事气氛,如《西部往事》中McBain一家遭到Frank匪帮屠杀前,通过自然界的异常声响预示灾难的到来。
成人童话观:莱奥内始终认为电影是一种“成人童话”,所谓成人童话,就是运用真实的电影元素(成人特征)讲述的童话故事(神话色彩),前者在他的电影中表现为一种超越了美国西部片的现实主义特征(真实的史料、服装、射击、搏斗),以及对西部历史本质的再挖掘,后者则大量借鉴了西西里木偶戏和意大利即兴喜剧传统,创造性地塑造人物,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喜剧风格。
《黄金三镖客》最后三人决斗时的著名盛大坟墓场景,内战中牺牲士兵的坟墓围成圆形,模拟古罗马的斗兽场,这场戏采用了大全景与大特写交错剪辑,充分发挥了宽银幕构图的表现力,一秒钟的决斗却由74个镜头组成。
[编辑] 美学来源
莱奥内电影的风格是非常突出的,尤以他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最为集中,总体上呈现一种亦庄亦谐、动静相宜的风格,喜欢在两极化的对立中创造出扣人心弦的剧情张力,在人物性格上,他颠覆了美国西部片惯常的人物定位等。
意大利歌剧:美国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认为,莱奥内电影是一种意大利歌剧式的西部片,但莱奥内在本人他的长篇访谈中,却否认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他认为“意大利歌剧中没有任何现实”,而他的自己却受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尽管如此,莱奥内的影片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在超过一般电影长度的时间中不断延伸,无论其长度、节奏变化、章节变化还是情感基调,都与意大利歌剧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莱奥内电影充满一种犀利的反讽风格,有着一种持久的幽默感,这在《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和《革命往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的电影中时常出现一些喜剧化的人物,疯癫的老头、情感单纯的混蛋和恶棍等,以及少言寡语但与这些喜剧人物相呼应的主人公。这种喜剧风格和人物设置来自意大利传统的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一种自罗马帝国时期形成的意大利古老民间喜剧形式,这种喜剧中的人物都是相对固定的,有着一种朴实的民间色彩。
西西里木偶戏:莱奥内的喜剧风格和电影风格,还来源于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流传的木偶戏(Opera dei Pupi),这也是一种在意大利流传广泛的民间戏剧形式之一,尤其在十九世纪成为流行一时的表演形式,这种木偶戏一般由戏团在城市和乡村流动演出,内容始终以骑士题材围绕法国的罗兰史诗(Chanson
de Roland)进行,但剧团会根据每个当地情况,临时修改剧本甚至由木偶家根据当地特色,在语言和故事内容以及角色上,即兴进行戏仿演出(la
parodie),充满讽刺,在喜剧中针砭时弊,借木偶人讥讽当地官僚和贵族,颇受民众欢迎。其主人公的木偶造型来自西班牙文学人物唐吉诃德(Don
Quichotte),是一个瘦弱、细高、无能但充满道德的骑士。许多当代意大利作家、戏剧家都从中获取大量创作灵感,近年,剧作家尤奈斯库曾宣布应该将西西里木偶戏申请为认为“人类非物质化文化遗产”。
[编辑] 影响
奥利弗·斯通称他是看着塞尔吉奥·莱奥内的电影长大的。[15]
[编辑] 言论
我爸爸是第一拨加入法西斯的,可是十天后,他们跑来要他再交一次钱,因为管钱的跑了,我爸就再也不相信法西斯了,所以我侥幸的没有在德国出生缺乏来源。
所谓意大利的法西斯,就是被意大利人们看得过于严肃的狗屁[16]。
西部片的发明者是荷马[17]。
我跟戈达尔有共同之处,就是我们都在拍摄之前把所有东西都写好了[18]。
政治电影(le cinéma militan)应该留给党员们去看[19]。
希区柯克的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20]。
只有一个东西能让知识分子和农民走到一起,那就是革命,而且是暴力革命[21]。
革命者的首要武器是炸药,不是冲锋枪,不是手枪,绝对不是。炸药是革命的神[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