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
||||||||||||||||||
莫里康内评说专栏2 MC2-019 |
||||||||||||||||||
莫里康内使用的特色乐器-19-木琴(xylophone) |
||||||||||||||||||
1. 历史:木琴历史悠久,传说不一。维也纳交响乐图书馆说,一种类似的悬挂木乐器存在于公元前 2000 年,那里现在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有一说它起源于东南亚,大约在公元 500 年传到非洲。还有一说是起源于非洲,在当地发现的证据中,显示了非洲木琴的独特特征和类似木琴的乐器。在欧洲最早提到木琴是在16世纪。最初演奏者席地而坐,两腿向前直伸,木块横于腿上而进行敲击。这种木琴,称为腿上木琴。改良后是把木块置于半圆形的框架上,演奏者把它从颈部挂至腰际来敲击。这种木琴称为环状木琴。更进一步的木琴是:每一木块的下方置一开口葫芦作共鸣器之用。此种木琴,可称为瓢式木琴。现代木琴就是根据瓢式木琴改进而成,是以木料或金属制的管子来代替葫芦作为共鸣器。至19世纪,这种乐器已经常被巡回演出的演奏家们当独奏乐器使用。在1830年左右,俄国演奏家古西科夫以高度的技巧演奏木琴以后,木琴渐为人们所赏识,并引起了如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著名作曲家们的兴趣。(01) |
||||||||||||||||||
2. 结构:
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由长渐短的硬木音条并行排列在架子上构成。乐队木琴有两种形制。较普通的一种是竖排式。即音条像钢琴黑白键排成两列。带共鸣管的木琴每根音条下有一根长短不同的圆形金属共鸣管,装在每个音条的下方,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的共鸣箱,使音条发出的声音增强和延长;音条按一定次序排列,音域为三个半到四个八度。木琴演奏时以两个木制小槌在音条上敲击,音质冰凉,有冰冻质感 |
||||||||||||||||||
3.特色:木琴是以双手持小硬头槌或软头槌击奏发声。用硬头槌击奏时,能发出木质、坚硬冰冷、余音少、高冷的声音,很适合演奏各种形式的声音、如琶音、滑音、颤音、滚奏音、双音、跳进甚至远距离跳进的技巧性的乐句。木琴在乐队中常被运用于高冷、山水、怪诞等类型的音乐段落中。在19世纪后半叶,它进入大多数交响乐队的打击乐组,第一次是由法国作曲家C.圣-桑斯在他的《死之舞》中首次使用,其高音用来表现尸体骨架的阴森凄凉的摇动声。大多数20世纪的作曲家都使用过木琴,如G.马勒的《第六交响曲》,R.斯特劳斯的《莎乐美》和D.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第二爵士组曲》等作品 声音示例 (见这里) |
||||||||||||||||||
附:木琴(Xylophone)和马林巴琴(Marimba)的区别 |
||||||||||||||||||
木琴和马林巴琴都属于木琴类的打击乐家族,并且基础定式相似,即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棒敲打产生旋律,而且有时两者都叫木琴,但它们的发展历程不同,结构也有显著区别,两者不能混淆。 形状和体积:木琴的音域较窄,因此体积较小。马林巴的音域较宽,所以体积较大。 声音特点:木琴的音域较高,音色清脆明亮,穿透力强。马林巴的音域较低,音色浑厚圆润,余音较长。 音域:木琴的音域一般有3组、3组半、4组或4组半音域。马林巴的音域一般有4组、4.3组、4.6组或5组音域。木琴的实际音高与记谱一致,而马林巴在演奏时要比记谱低一个八度。 琴槌:木琴一般使用较坚硬的琴槌,槌头不包线。马林巴的琴槌相对较软,槌头用毛线缠绕,品种和型号较多,软硬程度差别大。 音板和共鸣管:木琴的音板较窄,高音和低音的音板宽度差别不大,共鸣管短,直径小。马林巴的音板较宽,高音和低音的音板宽度差别很大,共鸣管长,直径大。 文化和历史背景:马林巴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非洲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常用于某些印第安部族的仪式中。 木琴则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见这里) |
||||||||||||||||||
两者音色的对比 |
||||||||||||||||||
木琴 (见这里) |
||||||||||||||||||
马林巴琴 (见这里) |
||||||||||||||||||
4. 莫里康内音乐举例
|
||||||||||||||||||
2024.3.25 |
||||||||||||||||||
手机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