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study-000-->study-002
莫里康影音作品探析-002
莫里康内配乐电影"大鸟与小鸟"评述
Uccellacci e Uccellini / The Hawks And The Sparrows
关于影片
影片的开始感觉很奇异,片头的所有字幕,片名,演职员表均是由一个男声所唱出,颇似歌舞剧的味道,这似乎也奠定了影片所持的基调--轻松,诙谐且意味深远.它的开首之语更是惊人:"人类要往那里去?"而注释则更加特别,是源自毛泽东和斯诺的对话.从"马太福音"得来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在此延续成为另一种绝妙的诠释论文体的"写作"风格.
莫里康配乐电影"大鸟与小鸟"评述(字幕) 爱德华 斯诺访问毛泽东 人类要往那里去?
(字幕) 爱德华 斯诺访问毛泽东 人类要往那里去?
父亲与儿子行走在乡间路上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这种冒险更多是语言的,意识形态的,是闲谈或辩驳.
"道路已开始,旅途已结束"
父亲与儿子行进在象征经济腾飞的高架桥上,遇到一只口吐人言的乌鸦,它要求与二人结伴而行,并声称自己是来自"意识形态国",旅途从此开始富有了诗意与浪漫色彩.
 
 
父亲与儿子行走在乡间路上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这种冒险更多是语言的,意识形态的,是闲谈或辩驳.
 
 
其间,乌鸦讲述一个名为"大鸟和小鸟"的奇怪故事.故事发生在13世纪,奇其诺,尼埃托两人被命令向大鸟(老鹰)与小鸟(麻雀)两个不同的阶级传道.二人经年累月苦苦领悟,终有一日方可与大鸟交谈,老鹰,老鹰,快来倾听.
其间,乌鸦讲述一个名为"大鸟和小鸟"的奇怪故事.故事发生在13世纪,奇其诺,尼埃托两人被命令向大鸟(老鹰)与小鸟(麻雀)两个不同的阶级传道.二人经年累月苦苦领悟,终有一日方可与大鸟交谈,老鹰,老鹰,快来倾听.
"你们是谁?"鸟儿们反问"想干什么?"
"我们是上帝的子民,我们要和你们说话"
"上帝的子民,上帝?谁是上帝?"鸟儿们问道.
"万物的创造者."
鸟儿们问:"上帝为何要创造我们?你又为什么要生儿育女?那我们每个都是上帝喽!"鸟儿们说.
"这么说太过份,瞧,给它们三分颜色,它们倒开起染坊了."
"这个上帝对我们有何要求?"鸟儿们问.
"爱!"
二人又路遇一群小鸟(麻雀),并立誓要去改变它们的信仰.却发现麻雀是无法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通过跳跃的动作(行动)方可联络
"麻雀,我们为你们带来了上帝的好消息."
"终于来了,我们等了好久啦!"小鸟们说.
"真棒啊!真的?你们在等待?"
"尤其在冬天.当整片麦田里连颗麦壳都没有时."小鸟们说.
"什么?你们以为是什么样的好消息?"
小鸟们回答:"带来粟子及麦子的好消息."
"给你们带来好消息的这份差事,是很伟大的."
小鸟们问:"这好消息要我们怎样?"
"斋戒!"
小鸟们:"什么?你们说什么?"
"斋戒,但不是要你们饿死,是要你们牺牲,换句话说.....主啊!就是爱!"
"爱?"小鸟们说.
二人欣喜向主祈祷之时,亲眼目睹大鸟将小鸟擒获啄食,乃意识到"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矛盾之所在."这个世界是需要改造的",而"存在于阶级及国家间不平等的认知,对和平而言,难道不是严重的威胁?"
 
二人欣喜向主祈祷之时,亲眼目睹大鸟将小鸟擒获啄食,乃意识到"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矛盾之所在."这个世界是需要改造的",而"存在于阶级及国家间不平等的认知,对和平而言,难道不是严重的威胁?"
字幕,对任何尚心有疑惑之人,我们想在此指出,这只乌鸦代表一个时代的意大利左翼知识分子.
故事并没有结束.
 
字幕,对任何尚心有疑惑之人,我们想在此指出,这只乌鸦代表一个时代的意大利左翼知识分子.
 
父子二人又继续上路,历尽其险,误入他人茅厕又遭炮击.目睹马戏团女郎荒郊产子,又与一妓女同时发生种种关系之后,二人终于无法忍受"乌鸦"---这位无聊且让人生厌的同行者,密谋将其煮食,然后又踏上慢慢长路,故事也告结束.
 
父子二人又继续上路,历尽其险,误入他人茅厕又遭炮击.目睹马戏团女郎荒郊产子,又与一妓女同时发生种种关系之后,二人终于无法忍受"乌鸦"---这位无聊且让人生厌的同行者,密谋将其煮食,然后又踏上慢慢长路,故事也告结束.
来自一位意大利朋友的电邮
2007.4.5.本站接到了一位意大利朋友 Angela 的电邮,现摘要如下:
Wonderful site!!
I write from Italy and my site is www.pasolini.net
Thanks for your fine pages on Morricone and Pasolini!
Complimenti e auguri.
译文: (你们的网站是)一个精彩的网站!! 我从意大利发信给你们.我的网站是 www.pasolini.net 对你们有关莫里康和帕索里尼的优秀的网页谨表谢意! 致良好的问候
Angela 和他的网站的电邮地址是 angela.molteni@fastwebnet.it
笔者访问了这个网站,这是一个有关帕索里尼的专题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以意文为主,还有西,英,法,德,捷,巴西等六种文字(为了方便,您可以从这里进入以选择语言),如您有兴趣,一定可以得到不少的收获
您也可以进入本站的截图以浏览几个页面 01(主页), 02(选择语言),03(英文页面)
解读和评论
"大鸟与小鸟"通常意义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帕索里尼完全"暴露自己对那段意识形态状况的特定思考.无论是托托父子的荒诞旅行,还是在影片中插入的那段表现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辞世的记录片都表露无疑
帕索里尼在"大鸟与小鸟"中如下评论自己:"我从来没有像在这部影片中这般地暴露我自己.我也从来没有为选择一部影片的主题而如此艰辛过.影片中的"乌鸦",在历尽奇险,说教世人的经过中也不免遭到灭亡的下场,这也多少说明了帕索里尼本人1966年思想意识中存在着的疑惑.如果从帕索里尼复杂的出身经历和与生自来的信仰与新的信仰之间的矛盾达到弥合时,或可以称作这两种可能性均无法来解决他自身对"生命性"的解释时,不可避免的危机终将来临.与此相类似的是,60年代知识分子自觉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意识来切入到当代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或毛泽东思想来作为意识形态的武器进行"文化革命".60年代多变而复杂又充满激进改良意识的社会氛围中,为他们不同的思维与举动推波助澜,帕索里尼选择与导演的这出政治寓言也如其说远离了他的戏剧式思维,而将内心理念充分释放出来."大鸟与小鸟"中的阐释与说教成份远远超越了影片本身的幽默,轻松的趣味性情节,尤其是影片中到处可见的标牌,字幕式的注解,几乎接近点名道姓般将现实的政治人物对号入座.这从中体现导演本人极度膨胀的表现欲.而这种表现在当时也是明显冒险的.帕索里尼至少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意大利)的现实情况.他将这种希望的目光转移到了第三世界(片头代表着西方人的斯诺与中国领袖的对白即是如此.)
帕索里尼在"大鸟与小鸟"中如下评论自己:"我从来没有像在这部影片中这般地暴露我自己.我也从来没有为选择一部影片的主题而如此艰辛过.影片中的"乌鸦",在历尽奇险,说教世人的经过中也不免遭到灭亡的下场,这也多少说明了帕索里尼本人1966年思想意识中存在着的疑惑.
从现实主义出发,"大鸟与小鸟"评述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从父子二人和乌鸦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乃至相互斗争体现出来的.而且给观众提供了这种影响历史必然性的发展轨迹

 

非常明显地是, "大鸟与小鸟"还暗含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另一条路径,"新现实主义"之所以为"新",是因为它在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的对自然和现实社会的描摹而深刻切入了时代性.新现实主义起源于贫穷性与诉求色彩.无论是"擦鞋童"还是"罗马十一时".但其后从费里尼导演"大路"的心理学内容与安东尼奥尼导演的"奇遇"的内省性面貌的不可名状,却从另外的角度将现实的内容多义化,复杂化. "大鸟与小鸟"与帕索里尼之前的其它作品一样,都具现实主义的内容.都可如费里尼导演的"八部半"视为导演的"私人语话".影片中的私密性语言是在一个探讨意识形态的现实观意义中展开的.各人的对白均带有一种党派不同政见者的话语形式.毫无疑问,乌鸦是夹在大鸟(上层)与小鸟(下层)两个阶级(之间)的产物是白费力的.乌鸦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以父子二人的意志作为一种延伸的"物",而它的介入二人其中(夹带长篇的论调)的"旅程",并未使二人笃信,而反被其消灭.乌鸦的"非现实主义"产物是头脑中幻想出来的.导演用极其自然主义的笔触来描写这支乌鸦步履蹒跚.用行走(行动)代替了飞翔(幻想).而父子二人也是如此.屡次错失的巴士又如无法企及的政治快客,象征平民阶层舞蹈的青年与(开着凯迪拉克)马戏团成员尽情享受着经济繁荣的成果.父子二人却只能以徒步行走来思索现实.现实的境况成为转折点.从现实主义出发,"大鸟与小鸟"评述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从父子二人和乌鸦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乃至相互斗争体现出来的.而且给观众提供了这种影响历史必然性的发展轨迹.这种互相矛盾且斗争激烈的思维一直贯穿帕索里尼的一生,他也从来没有一刻停留下来.他一直在承受着这种伟大的思考带给他的痛苦.由此他的影片中的表现出的天马行空的流畅的思想意识,极端颠狂的结构,都为他赢得了最具表现性艺术家的赞赏和抨击,并由此承受的一种微妙的平衡,直至自我毁灭."大鸟与小鸟"继承了现实中升华的浪漫主义,或者说影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缘于一种自觉意识的思考,现实及其隐喻性的一种,为这个现存世界中荒唐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及其争端写下了绝妙的注解.而这种注解的一再重复出现在最高度细致的写实主义的形式中,而引发的巨大的形象感染力也是绝少见的.

,或者说影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缘于一种自觉意识的思考,现实及其隐喻性的一种,为这个现存世界中荒唐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及其争端写下了绝妙的注解.而这种注解的一再重复出现在最高度细致的写实主义的形式中,而引发的巨大的形象感染力也是绝少见的
莫里康内爱好者VIP会员专区已于2011年开放
这是初级莫里康内爱好者进阶深造成为资深爱好人士的的最好去处
按官方年表顺序对他的401部原声音乐作品及所在电影逐项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研究
提供全部乐曲和大部分电影剪辑的在线播放,文件下载和琴谱,字幕,歌词等重要资源的共享
欢迎订阅本站RSS邮件快讯 >>>>>>
本站中文的RSS文件地址是 ../xml/rss.xml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目录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目录

一 关于导演
1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二 对话
1 影评人&帕索里尼
三 手记
四 关于作品
1 附文:演员尼内托·达沃利谈《十日谈》
演员尼内托·达沃利谈《坎特伯雷故事》
演员尼内托·达沃利谈《一千零一夜》
2 帕索里尼谈创作
五 评论
1 生命三部曲
2 诗的电影
3 改变中的现实
4 死在田园-再论帕索里尼
六 剧本
1 《爱情百科》剧本摘选
七 作品年表

内容简介

1975年11月2日,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PaoloPasolini)伤痕累累的尸体在罗马郊外的海滨被人发现。他的生命结束于一次夜晚的寻欢,结束在一名17岁男妓的乱棒下。他的死留下诸多疑点,迄今仍是神秘的谜团,有人猜测这是有计划的政治暗杀,有人哀叹这是一场艺术的殉难,文化的仪式。帕索里尼曾希望自己的尸体上混合着白色的精液与殷红的鲜血,竟然一语成谶。而此时,距离他完成电影《萨罗:索多玛120天》(以下称《萨罗》)仅仅数周,那部渗透着彻骨绝望的冰冷影片,似乎是他给世界留下的黑色遗嘱,这巧合中传递的死亡讯息令人毛骨悚然。
  但还有谁比帕索里尼更适于将萨德的这部千古奇书搬上银幕呢?《萨罗》的副标题?quot;浪荡子帮",萨德和帕索里尼就是各自时代"浪荡子"的标本。他们都倡导身体革命瓦解所谓文明价值观,任由欲望奔流、释放情色想象的放浪不羁行为难以见容于社会,萨德被指控对多名女子猥亵、虐待,前后遭监禁28载,帕索里尼则因为其作品内容伤风败俗被起诉达33次。他们是世俗的背叛者,是魔鬼的异教徒。
  但是,经历了二战的历史性地震、在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思想中浸染过的帕索里尼毕竟不同于大革命时代的没落贵族萨德。他的人生、他的个性充满了矛盾对立:父亲是法西斯军官,母亲却是坚定的反纳粹者;他在1947年加入共产党,两年之后因同性恋身份被开除,但他终生以左翼自居并深受葛兰西影响;他认为生活的神圣特质并不存在于任何宗教之中,而是存在于生命本身,他选择和所有的宗教断绝关系,他那种神圣与亵渎并置以创造诗意的颠覆性美学招致教会的谴责乃至监禁,然而《马太福音》却为他赢得了梵蒂冈的奖章。本质上他是流氓无产阶级之子,常年与强盗、小偷、妓女等社会边缘人相伴。他诅咒消费主义和工业制度,向往农业文明下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感性世界,究其一生,他都在寻找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失落的纯真。所以,他用方言写诗,用小说记录社会底层的贫民生活,用影像重现古老的原始神话。
  作为诗人、剧作家、理论家、先锋小说家、色情期刊专栏作家,电影对于帕索里
  尼只是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他在处女作《乞丐》中就高声宣布:"审判日来了!",而到最后一部作品《萨罗》直书地狱图景,14年电影之旅犹如一条毁灭之路,《萨罗》之前"生命三部曲"中洋溢的享乐主义与对欲望的热烈讴歌似乎只是回光返照中一曲最后的挽歌。
  由《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和《阿拉伯之夜》组成的"生命三部曲"重返情欲奔放、生命力张扬的前工业社会,活色生香的性爱描写、嬉皮笑脸的幽默风格与通俗易懂的故事令影片创造了帕索里尼始料未及的高票房。商业成功却促使他认识到这种表现形式并没有引发本能解放与身体革命,反倒迎合了大众对肉体的剥削性消费。于是他公开表示对这种类型的弃绝:“就算我想继续拍这种电影我也无能为力,因为现在我如此憎恶新一代意大利青年的身体和性器官。”他哀叹着年轻人中人性的缺失,哀叹着人类学意义上的“人”已然不存在。
  《萨罗》就是一次彻底的翻转。他摒除了“生命三部曲”中性欲的快乐,赤裸裸地呈现无政府主义的性暴力对身体的残酷迫害。编剧塞奇奥·西提甚至建议应该将那种对牺牲者——亦即意大利青年——无力被动性的仇恨带到影片中。他采用最恶心的方式表达了对消费哲学的刻骨敌视,消费者产生粪便,又吃下/消费自己的粪便,于是人的身体变成自我封闭的系统,工业机器上的一环,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消费的都不过是垃圾。
  帕索里尼把影片的背景设置在意大利法西斯统治末期暗无天日的萨罗共和国,从而在消费主义、法西斯主义与性暴力之间寻找内在一致性。对于他,这一改写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的弟弟正是在附近的山区参加游击队而牺牲,他本人也曾在那边被法西斯逮捕。作为意大利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纳粹在萨罗统治期间,7万人惨遭杀害,4万人被截肢,无数妇女、少年被强奸或鸡奸。影片中有贵族、司法、神权等组成的统治阶级,有士兵组成的暴力机关,有严格的法律,甚至还有被统治者的告密揭发,宛如一个微型国家。城堡内几何学式的布景设计,追求整齐对称,象征着权力制度的森严。法西斯政治与影片中的性政治有相同的权力结构,都是将人类身体对象化后无节制地滥施权力。摄影机固定地记录城堡中发生的所有骇人事件,犹如不动声色的注视,纪录片式风格令影像内容更加让人不安。摄影机对暴行总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让其发生在画面之外,让观众发挥想象力比直接展示更可怕。当影片结尾的大屠杀用距离感和无声音强化效果时,画面的刺激性达到了触目惊心的顶峰。
  这不只是一篇回溯法西斯时代的历史批判论文,帕索里尼的矛头直接对准了每位观众。吉尔·德勒兹认为“在《萨罗》中,不存在外面的世界”。影片把观众完全囚禁在封闭世界中,死亡是惟一可能的反抗形式和逃脱途径。观众只能与四位施暴者认同,观众的目光与他们的视线牢牢绑定,或者由他们在画面中出场与观众一起注视着被施暴的身体,或者通过他们的主观镜头直接代表观众的凝视。这种策略坚决破坏观看快感的产生,当观众无法通过他们自己的眼睛观看从而攫取愉悦,仅仅被强迫见证恶行。观众可以观看,却不能享受这种观看——与影片中的受虐者处于相似的境遇中,他们可以有性行为,却不能享受性爱。正如罗兰·巴特所指出,帕索里尼采用了施虐狂策略把攻击矛头对准了观众。以萨德之名,在帕索里尼的无情逼视下,我们无处藏身。我们,也是那兽性狂欢中的一分子。
  由此《萨罗》也显示了高度自反性,它如此深刻地反省了电影叙事中的权力关系。帕索里尼通过“生命三部曲”发现了零散故事的交织关系衍生力量,而萨德小说复杂又极其秩序化的结构正具有这种令他痴迷的形式美感。但他最终从叙事美学上升到叙事政治学,片中的妓女用叙述故事来激发性欲,类比着电影导演对于叙事的迷恋。掌握了叙事权力的人可以成为施虐者,令观众接受酷刑,乃电影叙事机制的暴政性。
  或许这亦是萨德与帕索里尼的不同。萨德小说的核心是快感,残忍暴行和死亡愿望作为性快感的组成部分出现,小说中的一位主人公声称建立在理智之上的恶行“是真正的精神享乐,它点燃了所有的激情”。而帕索里尼的电影则主要关于权力、死亡和堕落,他排斥快感。对于他来说,这已经不是标准意义上的虐恋,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虐恋是性爱游戏,并不涉及造成身体伤害的暴力。显然,《萨罗》中的施虐早就超出了虐恋的范畴。在帕索里尼看来,这是一场权力的纵容与暴力的专政。在电影中,一切都与权力密切相关,至于快感在影片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生产,一种是自慰,而更多的时候是掌权者实现惩罚、虐待、折磨的过程中,这些掌权者都是性无能者或者至少无法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性快感。
  帕索里尼不似萨德般决绝地离经叛道,他给影片留下了一个暧昧的结尾:两位士兵随着收音机曼妙的旋律跳起舞,轻松地谈到自己的女友,在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之后,这一刻如此平静而温暖。你可以将它视作帕索里尼内心深处一丝悲悯的不忍,给了我们一线生机和希望;你也可以把它看成帕索里尼最后凄凉的叹息,历史惨烈的一页被翻过,刽子手身上血迹未干,生活的齿轮又开始转动,如同资本主义工业机器还在不停运转,罪恶被悄悄掩埋,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
  帕索里尼说:“真正的残酷来自事物本身,是生活的本质使人恐怖。”萨德在他的体内,一如卡尔维诺所言:“萨德在我们体内。”(见这里)

董冰峰About DongBingFeng

董冰峰


1974年 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
1999年 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联展:
2000年 “中国独立新影像”,沈阳
2002年 “北方当代独立影像艺术展”,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北京
“社会学影像”,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春
“桥-长春当代艺术年度邀请展”,远东美术馆,长春
“视觉视像视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济南
“第一届以色列影像双年展”,特拉维夫,以色列
2003年 “第十四届巴西电子艺术节”,圣保罗,巴西
2005年 “划痕-惑”,沈阳映像馆,北京新锐艺术计划
“自由电影: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 南京博物院,南京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广东
“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第二届广州三年 展,自我组织单元”,广东美术馆,广州
2006年 “染:当代艺术展”,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 (选自这里)

About DongBingFeng

ImageLibrary, FreeCinema 1974 born in Xinzhou, Shanxi,1995 Graduated From culture and art school of Shanxi,1999 Graduated from OilPainting Department of LunXun Academy of FineArts, Shenyang, Intermediate[OilPainting] , Live and works i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2000 China independent image exhibition ,Shenyang, 2001 1st unrestricted new image festival/BeiJing Film Academy. 1st unrestricted new image festival/ LunXun Academy of FineArts. 2002 Different Art channel, Shenyang. Northern independent Imahe Exhibition/BeiJing Loft New Media Art Center. Sociology image, Changchun, Bridage, Changchun Far East FineArts Museum , Forst-Water-Air, Jinan 水, Image is live, Harbin , 1031, Beijing Red Square 1031,Hebei Province First International Circulating Exhibition In Independent Image, Shijiazhuang , Visual-Image-Eyereach, Jinan , 1st international Video-Art Biennial in Israel/Tel aviv 2003 14 international electricity Art festival [VIDEOBRASIL] Dialogu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Arts , Image from China, Italy/Poland/Portugal 2004 SCRATCH, Beijing 2005 SCRATCH  NO 4 ,Shenyang/BeijingSingapore(See here)

关于董冰峰 001, 002, 003, 004
 
除非有版权所有人的允许,本站所有曲目均仅供访问者个人欣赏使用,严禁用于复制生产,出租销售等任何其它商业目的。
本站自2003.8.8.开始运行   联系信箱 E-mail 867549420@qq.com    © 2003 hwg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