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况 |
|
简要信息:1937年生于天津. 1954年毕业于北京化学工业学校并分配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原永利宁厂)工作.1954-1974年历任见习生,值班工长,车间主任, 设计科长, 氮肥分厂付厂长兼总工程师等职,1974-1984年在南京栖霞山化肥厂参加引进大化肥建设并担任第一任厂长.1984-1997年奉调在中石化(南京)金陵石化公司任副总经理..1991年在江苏省干部函授学院毕业获大学本科学历, 教授级高工。著有“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一书。1997年退休。出于对莫里康内作品的喜爱,于2003年创办“莫里康内爱好者”网站。2009年被推举为“莫里康内爱好者联谊会”名誉会长。2012-2023年主编出版“莫里康内爱好者手册”(全集1-3卷)及“莫里康内珍罕卷”,面向全球发行,其中第1卷已被中国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收藏
|
本站编辑团队 >>>>>> |
个人喜好: 读书,集邮,音乐,手风琴,游泳,退休后学习外语,钢琴,电脑,建立网站 ... |
E-mail: qilingren@163.com |
|
|
|
master-022 站长手记-22 (2009.1) |
回顾近30年来我最喜爱的西洋著名音乐(非莫里康作曲) |
编者前言: 自从2003年开办这个网站以来,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莫里康的有关作品上.几年的心血的确没有白废,在众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所掌握的莫里康作品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莫里康作品的理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艺术殿堂繁花似锦,音乐世界灿烂缤纷.这些年来,我耳边仍会不时地响起个人几十年人生中所接触和喜爱过的音乐.除去年轻时所熟知的前苏联音乐之外,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中所接触的许多西方音乐,更是使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为了和年轻的朋友们共享这许多美好的感受,从2009年起,笔者将整理一些著名的乐曲在此"音乐回顾篇"栏目中陆续发表 |
|
|
|
|
音乐回顾篇--001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 |
就像"西部往事"一样,最近在CCTV播放的一段滑冰赛场上的拌奏音乐,又深深地触动了笔者的听觉神经和三十年前的许多往事.这就是我国著名滑冰选手庞清,佟健在2008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双人自由滑表演中采用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背景音乐.以下请收看这个片断: |
|
|
这段花样滑冰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庞清 佟健二人(02)无愧于2006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冠军的称号,他(她)们以严谨的构思,矫健的动作,完美的形态,娴熟的技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采和惊呼.而对我一个七旬老人而言,更主要的则是享受了一次激情的视听感受.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中听到那悠远迭起的阿兰胡埃斯主题旋律,并迅速地转视屏幕上那对正如海燕凌空,穿梭时光的冰上伴侣时,我的思绪随着二人急速的身影一下子又被带回到三十年前我在巴黎第一次听到这段动人旋律时的激情之中. |
1979年,在改革开放大潮初露端倪的时机,笔者有幸被公派到法国执行一宗设备检验任务.在法国三个月的时间里,认识了不少法国朋友,借到了一些他们喜欢的磁带.这阿兰胡埃斯的乐曲便是在那时得到的.当时磁带上手写的的曲名是"Aranjuez",我查了字典,也没找到这个字.问法国朋友,告诉我这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名.至少我知道了这是和某一个地方有关的一首曲子,再多就不知道了. |
虽然如此,但在我打开在法国用那可怜可贵的70法郎(当时官方汇率约为1法郎换0.4元人民币)出差津贴购买的盒式录音机第一次收听这个曲子时,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首非常柔情伤感的曲子.特别是其中一段形似呼唤呐喊的高昂旋律,更是使人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国内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大量的歌曲,音乐或是充满阶级斗争主题,或是宣扬革命造反精神.在这样的习惯中去听这种曲子,就像飘来了一阵久期不遇的轻风,掀动了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令人难以割舍. |
回国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国内政治气侯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的工作担子一直很重,大部分时间仍然花在工厂和车间,工地.晚上往往睡的很晚.在精神不足的时侯,我最喜欢打开录音机,闭上眼睛听听从法国带回来的那些磁带,或是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台的节目.这时我的思想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而思绪却又走的很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倒是很偶然的录下了中央广播电台的一个20分种吉它音乐节目(见此页).其中第一首曲子便是这首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而当时节目主持人所报的曲名却是"罗特志高吉它协奏曲".我很用心地又记下了这个和此曲有关的名字.那时我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逛音乐商店买磁带(现在我还保存着近千盘磁带,夏普,建伍的两台音响都给我听坏了,小的录放机十几台都不止了,也可以算一个音乐迷吧).1989年,十年以后的一个机会,我走到一家标明为教学资料的音乐柜台,查看它的吉它教学磁带,发现了一盘名为"罗德里戈吉它协奏曲"的磁带,这个名字到是和中央广播电台的"罗特志高吉它协奏曲"很接近,我买回家打开包装仔细查看,试听,啊!老朋友,历经十年的寻觅,我终于弄明白了你的来头! |
|
有了这样一份权威的说明,我终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世界吉它名曲了.进入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快发展,信息传递已不再是障碍.有关这首乐曲的介绍在网上已比比皆是.以下转载一些有关资料以共享 |
01-关于阿兰胡埃斯王宫 |
|
旅游网介绍
阿兰胡埃斯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出逃”之处。18世纪时,波旁王朝的国王菲利佩五世将宫廷中心移到阿兰胡埃斯,卡洛斯三世和四世分别修建了王宫的两翼和“王子花园”以及“农夫之家”.
阿兰胡埃斯宫的正面充满东方风情,中国殿和阿拉伯殿是主要的游览景点。
阿兰胡埃斯的花园设计独具匠心。岛屿花园的花草、雕像与喷泉相映成趣。王子花园反映了西班牙国王想把西班牙中部和海洋联系在一起的梦想。王子花园中还有一座法鲁阿斯博物馆。
交 通 位于马德里以南,沿N-IV公路行驶47公里处。
火车:每年5-10月开行的草莓列车,沿19世纪修建的铁路行驶,从马德里到阿兰胡埃斯只需要不到1小时,沿途的乡村景色非常迷人。(这里)
---------------------------------------------------------------------------
去托莱多之前,我们会先到阿兰忽耶斯(Aranjuez),参观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皇家王宫,王子花园,农夫之家等景点。从皇宫的公园,我们还能看到西班牙最长的河流(Tagus流经葡萄牙入海)。 阿兰胡埃斯的风光因气势磅礴的王宫建筑而庸荣华贵,却又因静谧美丽的林荫小道而清新纯朴,她也正是著名的吉他与管弦乐协奏曲<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创作灵感源泉。
------------------------------------------------------------------------------------
马德里王宫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岗上,在公元9世纪它曾是一座阿拉伯城堡,11世纪时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一座军事要塞……我们看到的王宫是在哈斯堡王朝城堡的旧址上重新建造的,那是1736年。在这180米见方的建筑物里有2700间房屋,珍藏着大量油画、壁毯、古典家具及其他文物——在这里发号施令的西班牙国王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费尔南多七世、伊莎贝尔二世、阿方索十二世、阿方索十三世六位国王。(这里)
|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百度百科)
英文:Aranjuez Cultural Landscape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1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体现了许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蜿蜒水道与呈现几何形态的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环境和当地富丽堂皇的精美建筑之间的关系。数百年来,西班牙王室对于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倾注了许多精力,使得它向世人展示着奇妙的变化。我们不仅能看到人道主义和政治集权的观念,而且可以领略到公元18世纪建造的法国式巴洛克花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以及启蒙运动时期伴随着植物种植和牲畜饲养所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活方式。
所属地区: 西班牙
标准(ii)阿兰胡埃斯描述完全不同的文化影响的一同来创造一个文化景观, 那对在这个领域方面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形成的影响。
标准(iv)复杂的设计的阿兰胡埃斯的文化景观, 从多种来源派生来,标明在风景的发展内的一个初期的舞台设计。
简短描述:
阿兰胡埃斯城位于西班牙中部。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的实体: 在自然和人活动之间, 在弯曲的水道和几何学风景之间设计,在乡村和都市之间,在森林风景和细软调节的它的堂皇大楼的建筑之间。 王室注意在发展和这风景的小心300年看见一概念从人道主义和政治中央集权那里的演化表示, 在特性象在它的第18 世纪法国式巴罗克风格的花园内找的那些那样, 对在启蒙时代在植物气候适应和股票培育的科学旁边发展的都市的生活方式。(这里)
|
|
01-罗德里格和阿兰胡埃斯 |
罗德里格,1999年7月6日于马德里的家中去世,享年97岁。
用这样的一段文字来作为《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开场白,实在让人感到一阵鼻酸,因为就在距离20世纪即将结束时,这位广受欢迎的作曲家终于安详的走了。或许有读者怀疑笔者资料有误,罗德里格不是早就过世了吗?,确实有许多朋友问过笔者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太好听了,不像是现代作曲家写的曲子!
作曲家小传
西班牙出生的罗德里格三岁就因为白喉导致失明,不过对于音乐的喜爱却未曾因此改变。罗德里格先在瓦伦西亚音乐院学习作曲,毕业之后到巴黎留学,受教于作曲家杜卡斯(PaulDukas),后来一度转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适逢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游走于巴黎以及德国福莱堡之间,直到战后才返回西班牙。流浪期间,罗德里格有家归不得,因此这段期间的创作中经常融入许多西班牙民谣的曲调。回到西班牙的罗德里格已经是极富盛名的作曲家,随即应马德里大学之邀担任教授。往后的50年里,罗德里格从事作曲以及教学活动直到过世,在世时已经获得政府颁发的无数勋章,除了是西班牙的国宝级人物之外,也是享誉全球的古典音乐作曲家。1999年7月6日,因为身体已经极为衰老,而过世于自己的家中。罗德里格被称为现代乐坛的抒情诗人,他的音乐风格以西班牙民族性立足,但是又不失古典音乐应该具备的型式。这种风格在音乐界的名词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新浪漫主义(NeoRomanticism),简称Casticism,是一种纯西班牙风格的气质。因此他虽然出生在前卫音乐盛行的廿世纪,不过旋律却优美动听。
《阿兰胡埃斯》的重要性
罗德里格是出了名的“一曲作曲家”(注1),但是终其一生只有《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成功流传后世。《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地位极为重要,对于吉他音乐的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罗德里格被称为法雅(ManueldeFalla)、杜林纳(JoaquinTurina)之后,最能够代表西班牙国民乐派的作曲家,而为他奠定这个雄厚基础的根基就是这首《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在古典世界,为吉他创作的作曲家并不多见,早期的作曲家中,只有朱里亚尼(MauroGiuliani)最著名,其它的几位不但名气不足,曲子也屈指可数,能够流传到现在的更在少数。在罗德里格创作《阿兰胡埃斯》之前,廿世纪初的作曲家MarioCastelnuovo-Tedesco曾经写了一首颇为成功的吉他协奏曲,在当时这个举动影响了许多作曲家,让他们对于吉他创作有了新的概念,而这也是往后40年间吉他音乐复兴的前哨,罗德里格就在这一股复兴风潮之下开始拟定谱曲计划。另外,吉他是一种非常方便、多功能的乐器(注2),不过它的音量非常薄弱,如果与其它的乐器合奏,很容易发生被吃掉的状况,因此为吉他谱曲非常不容易。《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则是这一波吉他复兴运动中,少数成功的代表作,它的成功来自于在独奏乐器以及伴奏乐团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
《阿兰胡埃斯》的由来
罗德里格于1936~39年之间,因为西班牙内战而来往侨居于德法之间,当时他的生活非常清苦,但是罗德里格仍然着手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创作。1939年,返回马德里不久,就完成整首曲子了。虽然罗德里格谱写了这首曲子,不过他自己可是个完全不会弹吉他的人呢!有关于吉他的技巧以及性能,都是由马德里皇家音乐院吉他教授马沙所提供,因此当作品完成之后,罗德里格即对外宣布将这首《阿兰胡埃斯》提献给马沙教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一次演出是在1940年,地点于巴塞隆纳,担任主奏的是该曲受提献者马沙教授。《阿兰胡埃斯》一推出即大受好评,一直到今天还是颇具盛名。对于西班牙人而言,《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地位就如第二国歌一样,极具代表性。
不过,这首曲子为何能够在推出之时就受到广大欢迎呢?其实这与西班牙的国情有关。曲子发表时,西班牙已经打了三年内战,对于百姓而言,已经精疲力尽,《阿兰胡埃斯》明亮轻快的曲风为民众带来许多希望以及安慰。另外,这首曲子的三个乐章都有轻快、优美的的西班牙民谣旋律,并且对于这项西班牙国民乐器有着极为成功的表现,所以西班牙人对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有着一种莫名的认同感。
阿兰胡埃斯是什么?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的一个地名,它位于首都马德里南方约50公里的一处自然景观,这个地方大约在西班牙的国土中心,是干燥高原中唯一的森林景观,由于地中海阳光以及海风的滋润而孕育出一片苍翠的绿林,感觉就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从16世纪以来,西班牙的皇室就在此建筑离宫作为避暑处。到过西班牙的朋友都知道,当地的地中海气候非常炎热,日照极为强烈,因此阿兰胡埃斯这样一块地方,就显得非常重要。18世纪之后一直到19世纪初,西班牙百姓经常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这种皇室与庶民同乐的情况让阿兰胡埃斯成为贵族与平民的交集之处。罗德里格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所要表达的就是贵族(浪漫)与平民(活力)的融合之力。根据罗德里格的说法,他想要在这首曲子中表现出“笼罩在忧愁的哥雅(西班牙画家)阴影下,融合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力量。”他深深的觉得,不论是型式或是感情,都要揉合古典以及大众的心。《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在西班牙非常普及,除了以吉他演出之外,其优美的旋律也时常被改编为其它形式的曲子,例如大家熟悉的西班牙男高音卡列拉斯就曾经将此曲的第二乐章翻唱为西班牙语歌曲。
结语
根据罗德里格的相关资料统计,罗德里格一身至少留下百件音乐作品。分析他的作品,可以发现罗德里格并非大编制作品的专家,清新美妙、隽永优长的小品反而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1939年完成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则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阿兰胡埃斯》由三个简短的乐章所构成,配器单纯而精练、旋律亲切而优美,它虽然称不上伟大的巨构,然而由《阿兰胡埃斯》所散发出的光芒却足以流传久远。
毫无疑问,罗德里格是西班牙近代吉他复兴的第一人,他的音乐伴随着每一位西班牙人的一生。虽然罗德里格已经离开世间,但是他的精神就如《阿兰胡埃斯》一样,留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不会消失。(这里)
┌───────────────────────────────────┐
│ 注1:所谓“一曲作曲家”指的是如帕海贝尔、巴伯以及卡尔。奥福等作曲家,│
│ 广受欢迎的曲子始终只有一首。 │
│ │
│ 注2: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写不出作品时就会拿出吉他弹奏,增加作曲灵感。 │
└───────────────────────────────────┘
——————— 以上摘自古典音乐资讯 http://www.hebnet.net/gudian/ ———————
|
阿兰胡埃斯的故事与古典吉他十大名曲
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在1939年创作的吉他协奏曲,被称为吉他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据说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时所带去的地球乐曲中,就包括这首“阿兰胡埃斯”。
妻子临盆时
谱出“最悲痛时刻”的乐章
整整70年前,也是在一个冬天,在西班牙的马德里,罗德里戈离开妻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在幽暗中摸索着吉他弦,弹响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开头部分,隔壁房间里,他怀孕的妻子维多利亚·卡米正在病床上挣扎,医生刚刚告诉他:大人和孩子可能都保不住了……
乐曲谱完,他的妻子挺过了生死线,而他们的孩子则没能看到这个世界。 罗德里戈的女儿赛西莉亚后来回忆说:“那时我母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而且当时家里经济很困难,母亲出院时,父亲卖掉钢琴才付清住院费。” 在一次访谈中,罗德里戈的好友、吉他大师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也确认:第二乐章的主题来自于后来卡米所说的“我们最悲痛的时刻”。
佩佩·罗梅罗这样讲述第二乐章的内涵:“音乐表现了罗德里戈复杂痛苦的心情。有时候音乐变得相当柔美,充满着爱,仿佛是对妻子和孩子的关切。然后又变得充满了愤怒,责怪上帝为何夺走孩子的生命,同时却又很畏惧,似乎在乞求上帝,不要带走自己的妻子。随着节奏逐渐减弱,音乐仿佛变成了一种无声的哭泣,柔弱的旋律像在寻求上帝的帮助。最后,在全体合奏时,所有感情完全释放,不仅是罗德里戈在向上帝倾诉,似乎上帝也对他讲话。感情大爆发之后,音乐中流露出一种坦然的宁静。罗德里戈接受了上帝的安排,音乐很平静。当吉他奏出上升和弦音节时,仿佛看到婴儿的灵魂轻盈升上天堂……” 因为失明
他的音乐色彩斑斓
在Google上输入“阿兰胡埃斯”,在41,8000项结果中,大多数都是和“协奏曲”以及“罗德里戈”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一个不了解西班牙的人来说,阿兰胡埃斯就是罗德里戈。实际上,阿兰胡埃斯(Aranjuez)是马德里南部附近的一个小镇,在那片干燥的高原上,唯有这里树木茂密、清泉长流,宛如绿洲。自16世纪以来,阿兰胡埃斯便是西班牙王室的度假胜地。
不过对于罗德里戈来说,所有的美景对他都没有意义,同时又充满意义。他看不见,但他能听见。
1901年11月22日,华金·罗德里戈生于西班牙萨贡托,这一天恰好是当地的圣塞西里亚(音乐之神)节。罗德里戈是家中10个孩子里最小的。3岁那年,一场流行性的白喉在他的家乡蔓延,华金不幸染病,虽然死里逃生,但双眼却从此失明。“很巧的是,我记事非常早,所以在关于色彩与光线的回忆中,我的脑海里并非黑暗一片。”
1927年,年轻的罗德里戈毅然离开故乡,前往巴黎学习音乐。在那里,罗德里戈正式拜法国著名作曲家杜卡为师,而且很快得到后者的高度赞赏。杜卡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杰出的西班牙音乐家。”罗德里戈也在这段时间里打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抒情、和谐以及斑斓的色彩———也许这种音乐的色彩感正是用来弥补视觉的色彩感。同时,他在巴黎还结识了许多后来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例如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普朗克、著名作家法拉等。
但对他最重要的那个人,是土耳其姑娘维多利亚·卡米,她是当时巴黎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不仅通晓多种欧洲语言,对各国文化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卡米非常喜欢罗德里戈谱的钢琴曲,主动邀请罗德里戈到家中,演奏他的作品给他听……
多年以后,两人在谈到这次相遇时,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是先爱上了对方的音乐,继而爱上了对方。1933年,他们结婚,这份心灵相系的爱情持续了长达60多年,直到卡米和罗德里戈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去世。
人人会哼唱
成为西班牙的“第二国歌”
1940年,“阿兰胡埃斯”在巴塞罗那首演,立刻引起轰动。热情的西班牙人甚至把罗德里戈看作是民族英雄,人群抬着他走过街道。第二天,媒体就写出了至今仍然有效的评价: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音乐作品之一。
在不少爱乐人的眼中,“阿兰胡埃斯协”的伟大,除了它不仅是西班牙的代表乐器协奏曲,旋律通俗优美外,它的成功更在于:这种在悲痛中追忆幸福时光、于艰难命运里赞美上帝的情怀,正符合了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面对内战、乃至历史伤痛的心情。
许多年后,也曾历经磨难的阿兰胡埃斯小镇仍然宁静祥和。每到整点,小镇的钟声都会响起《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开始句(简谱):“323、3-4-5,654,323……”几乎每个儿童都会哼唱,每个成人都会谈起罗德里戈大师,1999年他逝世时,他被安葬在阿兰胡埃斯他妻子的身边。
也许不少西班牙人都不知道,阿兰胡埃斯的宫殿是什么样子,但世界上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知道这首名叫阿兰胡埃斯的吉他协奏曲,甚至有人称它为“西班牙的第二国歌”。
吉他十大名曲推荐
在很多人心目中,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就是吉他经典曲目。然而,在专业圈子里,还流传着另一版经典的“吉他十大名曲”:
1.《爱的罗曼史》 它几乎成了“吉他”的代名词,旋律优美,是流行最广的一首吉他曲;
2.《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的作品,是吉他“轮指”技巧的代表作。(参见本站此页)
3.《阿斯图利亚斯的传奇》 原来是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斯的钢琴曲,被改编成吉他曲后效果反而更加出色。
4.《阿拉伯风格绮想曲》 也是泰雷加的作品,旋律颇具东方色彩,流传很广。
5.《伟大的独奏》 气魄宏大,让人感觉吉他就是一个管弦乐团!
6.《魔笛主题变奏曲》 根据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段改编的变奏曲,在那个年代是吉他的“高难度技巧”的代名词。
7.《月光》 西班牙作曲家索尔写的一首清新的吉他小品。
8.《大教堂》 著名作曲家巴里奥斯的代表作之一,第三乐章体现了音乐性和技巧性。
9.《雨滴》 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场景,很好运用了“滑音”等吉他特有的技巧。
10.《大霍塔》 汇集了吉他的各种演奏技法,以难度大著称。(作者王鹰,中国吉他学会副理事长、著名吉他演奏家)
(这里)
|
中文名称:罗德里戈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英文名称:Rodrigo Concierto de Aranjuez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2000年
专辑歌手:Norber Kraft
地区:法国
专辑介绍:
吉他演奏家
加拿大著名吉他演奏家Norber Kraft诺伯特·克莱弗特
也许这种音乐色彩感正是用来弥补视觉的色彩感的,
罗德里戈的内心世界从来也不黑暗……
一块土地也许并不算丰饶,不能产生出伟大的艺术家,但它却可能由于被伟大的艺术家用来寄托情怀,从而闻名遐迩。西班牙小镇阿兰胡埃斯(Arajuez)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在INTERNET上查找“阿兰胡埃斯”这几个字,90%的信息会指向“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这一情况告诉我们,对一位非西班牙人而言,阿兰胡埃斯就是罗德里戈。 |
|
与大多数音乐家和城市的关系不同,阿兰胡埃斯既非罗德里戈生身之地,也不是这位作曲家久居之所。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1901年11月22日生于西班牙萨贡托,这一天恰好是当地的圣塞西里亚(音乐之神)节,华金是家中10个孩子里最小的。3岁那年,一场流行性的白喉在他的家乡蔓延,夺走了许多孩子的生命,华金不幸染病,虽然性命得以保住,但双目失明,永远失去了观望世界的能力。对于天才,上帝总是先要作弄,继而补偿。华金?罗德里戈后来在盲人学校里表现出异常的音乐才能,20岁不到,他已经成了一位相当不错的钢琴家,并且创作出了一些出色的作品。
1927年,罗德里戈毅然作出决定,离开故乡西班牙,前往巴黎学习音乐。这一决定并非偶然,尽管他那时已经深受灿烂的西班牙文学、抒情的民谣以及奔放的弗拉门戈音乐影响,但他显然更热中于探究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再说,自1900年以来,巴黎作为世界现代艺术之都的地位益发凸显,几乎所有西班牙重要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都聚集到这里。两年后,罗德里戈正式拜法国著名作曲家杜卡为师,而且很快得到后者的高度赞赏。杜卡认为,年轻的罗德里戈是他所见过的最杰出的西班牙音乐家,而罗德里戈也在这段时间里打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抒情、和谐以及斑斓的色彩——也许这种音乐色彩感正是用来弥补视觉的色彩感的,罗德里戈的内心世界从不黑暗。他在巴黎还结识了许多后来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例如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普朗克、法拉等。
而直到罗德里戈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前来度蜜月之前,那个西班牙小镇阿兰胡埃斯依然保持着自我的寂静安宁,没有在罗德里戈的艺术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
阿兰胡埃斯位于马德里以南30英里,植被丰富,气候宜人。资料介绍,这里曾经是西班牙皇家的避暑胜地,建有两座漂亮的皇家行宫,周围园林广袤,花园中有一系列壮观的喷泉,其建造灵感来自法国凡尔赛宫的喷泉。宫殿里面装饰华丽,陈列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和钟表。除了名胜以外,小镇上还盛产草莓,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祥和惬意,人口维持在三四万左右。18世纪之后一直到19世纪初,西班牙百姓经常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据说,“这种皇室与庶民同乐的情况让阿兰胡埃斯成为贵族与平民交集之处”。不过,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城,其命运也颇可反映出西班牙历史的动荡变迁:自17世纪首次建成以来,阿兰胡埃斯宫屡造焚毁,保留至今的是由菲力浦五世在1727年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建筑家而建成的。
我想,对于罗德里戈而言,阿兰胡埃斯的意义其实并不在宫殿、喷泉和园林。他只能从搀扶着他的妻子喃喃低语中听到对它们的描述。阿兰胡埃斯在他心目中,也许只是那样的搀扶和低语,是一段幸福岁月的象征。
在结识华金?罗德里戈之前,土耳其女子维多利亚?卡米已经是巴黎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了,她通晓多种欧洲语言,对各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维多利亚非常喜欢罗德里戈做的钢琴曲,便主动邀请罗德里戈到家中,听她演奏他的作品。多年以后,两人在谈到这次相遇时,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是先爱上了对方的音乐,继而爱上了对方。1933年,这对天主教徒的儿子与穆斯林的女儿结婚了,他们之间爱情持续了60多年,直到卡米和罗德里戈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去世。
婚姻是两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罗德里戈遇到了支持、关爱一生的伴侣和灵感的源泉,而卡米则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罗德里戈。在1993年拍摄的一部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为主题的记录片中,老迈的夫妇再度来到阿兰胡埃斯宫殿,卡米挽着罗德里戈,用老妇人滑稽而发颤的声音给丈夫介绍,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我从片子里看到,60年后,改变和没有改变的,真是判然立现。
美好的日子总不长久。没过几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罗德里戈夫妇不得不避难德国,西班牙语和音乐成了他们赖以活下去的手段。
1938年,罗德里戈得到一份在法国授课的工作,这对夫妇得以结束流离的生活。在重返巴黎的途中,罗德里戈接受了吉他演奏家马萨的建议,打算为最具西班牙风格的乐器——吉他写一首协奏曲。1939年,他在巴黎创作出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并在得知内战结束、回到故国后,完成了整部《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许多人相信了罗德里戈经常公布的解释,认为“阿兰胡埃斯”是一首纯粹献给西班牙的作品,其中流传最广、最动人的第二乐章,其灵感来自于“吹过树丛的风”。然而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这段优美而感伤的旋律究竟源自何处。
在一次访谈中,罗德里戈的好友、吉他大师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披露,第二乐章的主题来自于后来卡米所说的“我们最悲痛的时刻”。罗德里戈的女儿西西莉亚回忆说:“1938年我的母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此时他们告贷无门,父亲承受着巨大压力。母亲出院,父亲卖掉钢琴才付清住院费。”那时维多利亚?卡米正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马德里,医生告诉罗德里戈说,或许大人和孩子都将保不住了。听到这个消息,罗德里戈独自回到寓所,在钢琴前创作出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维多利亚活了下来,而已七个月大的胎儿却死于母腹。
佩佩.罗梅罗是这样讲述第二乐章的内涵的:“音乐表现着罗德里戈复杂的心情。有时候音乐变得相当柔美,充满着爱,仿佛是对妻子,孩子的关心,思念。然后又变得充满了愤怒,责怪上帝为何夺走孩子的生命。同时却又很畏惧,似乎在请求上帝,不要带做自己的妻子。旋律随着吉他起伏变化,而后是吉他独奏,随着节奏逐渐减弱,音乐仿佛变成了一种无声的哭泣,罗德里戈内心在沉思。柔弱的音乐又像在寻求上帝的帮助……音乐逐渐变强。在全体合奏时,所有感情完全表达。不仅是罗德里戈在向上帝倾诉,似乎上帝也对他讲话。在感情的爆发之后,是一种坦然的宁静。罗德里戈接受了上帝的安排,音乐充满了乡愁,很平静。弦乐器继续演奏,当吉他奏出上升和弦音节时,仿佛看到婴儿的灵魂升天……”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阿兰胡埃斯是一首献给爱情、痛苦和命运的协奏曲。题名“阿兰胡埃斯”,毋宁说是一种矛盾:是作者在最痛苦的时候,对最幸福时光的追索和反思。
然而,个人的痛苦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1940年,这首协奏曲在巴塞罗那首演,立刻引起观众们的轰动。热情的西班牙人把盲人罗德里戈当作是民族英雄,人群抬着大师走过街道,第二天的媒体就已经做出了至今仍然有效的评价: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音乐作品之一。现在想来,除了它吸取了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元素,为西班牙的代表乐器谱曲,并且旋律通俗优美外,它的成功更在于:这种在悲痛中追忆幸福时光、于艰难命运里赞美上帝的情怀,正符合了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面对内战、乃至历史伤痛的心情。在“阿兰胡埃斯”里,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重合于一起的,罗德里戈的泪水与微笑就正代表了多数西班牙人的泪水与微笑。
许多年后,也曾历经磨难的阿兰胡埃斯小镇仍然宁静祥和。每到整点,小镇的钟声都会响起《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开始句:323----,3-4-5-.65-4- 323----……每个儿童都会哼唱,每个成人都会谈起罗德里戈大师,甚至在1999年他逝世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安葬在阿兰胡埃斯。正如记录片中,一位市民认定,罗德里戈虽然不是阿兰胡埃斯人,但“他对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表达得那么好”。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在1967年被阿尔弗雷多?加西亚?塞古拉配上了歌词,名叫《与你的爱在阿兰胡埃斯》。歌者如多明戈、莎拉?布莱曼等都曾演唱。在我看来,这首词如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一样,不但表达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更具有一种超越性的、与整个民族精神息息相通的气质:
转自开心家园,感谢原作者ctb3518。(这里)
|
|
阿兰胡埃斯,
梦幻与爱情之地
花园中的水晶喷泉
好像在与玫瑰们
轻声低语 |
阿兰胡埃斯,
今天那被风扫的
颜色已失的枯叶
恰正是我们曾经浪漫的见证
我们却无缘无故
将它遗忘 |
或许此爱隐藏于
一次日落
一阵清风或一朵花中
等待着你的归来 |
阿兰胡埃斯,
今天那被风扫落的
颜色已失的枯叶
恰正是我们曾经浪漫的见证
我们却无缘无故
将它遗忘 |
在阿兰胡埃斯,我的爱
你,和我 |
|
阿兰胡埃斯呵
梦幻与爱情之地
那里有晶莹的喷泉
花园中的传说
对着玫瑰的耳语 |
阿兰胡埃斯呵
今日枯叶失色
让风卷走
呼唤着往日情怀
却被我们
无故遗弃 |
也许爱情仍然藏匿
在落日之中
在微风或花卉里
等待着你的归来 |
阿兰胡埃斯呵
今日枯叶失色
让风卷走
呼唤着过往日情怀
却被我们
无故遗弃 |
在阿兰胡埃斯,我的爱
你和我 |
|
由 VERYCD提供的Norber.Kraft.-.[Rodrigo.Concierto.de.Aranjuez].专辑(APE)电驴下载地址(208.2M) |
|
(请首先安装电驴软件,您可以 到本站此页去了解和下载) |
|
|
03-"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乐曲介绍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以D大调写成,全曲共由以下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旺盛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乐曲开始由吉他在低音提琴持续弱音伴奏下,以轻快活泼的Rasqueado弹奏出布雷里亚斯(Bulerias)节奏的D大调和弦。而在这段导奏部份还有另外一个音型,这两个音型所组合而成的导奏基本上一直在第一乐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后,管弦乐登场重复了一次导奏,再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唱出明朗的第一主题。主题之后,管弦乐立刻以升F大调奏出更强烈的动机音型。继而吉他再呈示出优美的第二主题,并以微妙的转调前进,令人联想起热情的佛拉明哥舞蹈。此时低音管奏出谐趣的音型,并由管弦乐再度奏出的音型,而吉他快速的音阶与三连音则巧妙地将乐曲带入属调(A大调)。在此大提琴重返第一主题,并顺势将乐曲带入发展部,此时吉他混合着Rasgueado与极为快速的音阶与管弦乐相互竞奏,其间繁复的转调呈现出华丽而独特的色彩。在此,提示部所使用的音型也一再出现。乐曲最后先返回D大调经由第二主题的重现,再由管弦乐依第一主题奏出华丽的终止部后,吉他再度以导奏部份的音型静静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这一乐章即是全曲最撼人的心弦的著名乐章,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事实上,这个乐章在结构上虽为A-B-A'-C'-A"-Coda所组成,但其中B、C的气氛却与A大同小异,因此整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变奏曲。A段(B小调)首先由吉他奏出悠扬而抒情的琶音(Arpeggio),接着由英国管吹出如梦似幻的主题,相同的主题在吉他与英国管的相互呼应下,乐曲进入E小调的B段,再回到B小调三连音符的A'段。继之双簧管以A小调弱奏导出C段,不久吉他独奏以E小调奏出与第一主题相同的旋律,吉他独奏之后,双簧管以谱例九呼应吉他,继之长笛、短笛及双簧管以轻快的三连音将管弦乐导入另一新的音型。于此,吉他继续其即兴式的演奏,而在进入Piu mosso后则交由管弦乐渐渐导引出全曲技巧最难、表情最浓的装饰奏(Cadenza)。此时吉他再度回到最初的动机,并奏出华丽且充满的想象的音型,在此演奏者若不具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极有可能会将乐曲的情境意趣破坏殆尽。接着乐曲在三次强而有力的吉他Rasgueado后进入高潮,管弦乐除了以强音复示最初的主题,并乘势以升F小调带出A"。乐曲最后在B大调的上行分散和弦中,由吉他以织柔的拨弦及泛音(harmonic)幽静的结束。
第三乐章:雅致的快板(Allegro gentile)
这是一首写作技巧相当高超的轮旋曲。乐曲一开始吉他独奏以二声部对位带出序奏,继而接着由管弦乐引回D大调并陆续展开吉他和乐团间的精彩对话。在这个乐章中,除了序奏中呈现的主题外,根据这个主题而导引出来的衍生句及插入句,不断的在转调与竞奏中推移前进。其中吉他独奏的技巧至为艰深,管弦乐的配器与音型也不断变化,例如其中有一段G大调的旋律,即是由弦乐拨奏(Pizzicato)与吉他的分散和弦交织而成。而在接下来的D大调部份,吉他与管乐间更是不同的音型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交错而不紊乱的美感。在终止部(Coda)之前出现的旋律经过两次转调前推,吉他和管弦乐再次的交替出现,并步步将乐曲带入华丽欢愉的气氛中。最后,管弦乐以活泼的D大调主和弦次序渐弱,就在吉他下降的分散和弦中宁静的结束全曲。在此一乐章中,罗德里戈运用了包括赋格(Fugue)、卡农(Canon)、变奏曲(Variation)等多种样式的创作手法,其间匠心独运的管弦乐配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里)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亦称《阿兰胡埃斯之恋》,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问世,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着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被誉为三大吉他协奏曲之一。
《阿兰胡埃斯奏曲》是改编自十七世纪作曲家桑斯(Gasoer Sanz)的舞曲,曲中洋溢著自由的音符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罗德里戈曾说过:“...关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觉,在充满著绿树、鸟叫、虫鸣的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只要是听过《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人,都能回想起那一种感伤,美好的感觉,随著黄昏沉落、随著时间消逝,心中涌起一种怅然,而贵绅幻想曲则呈现平静、优雅与欢乐的气氛。
由D大调(根据音乐理论家Larignac说法,D大调普遍具有华美活泼的特性)写成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在简明条理的架构下,道出如歌似的主题,乐曲的第二乐章是整个作品的最亮点,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这是由回旋曲式写成的乐章,以吉它为主奏乐器,节奏强烈明快,引导整部作品朝气蓬勃地进行,管弦乐队伴奏,两个主题则交替出现,浑然的呈现出一体的格局。
第二乐章的音乐是吉他史上最令人心醉神驰的旋律。第二主题旋律,在抒情的音调下,主奏吉他不时卖弄著颤音的装饰奏,同时还以轻巧的拨弦,驰骋於各音域之上,变换出时而清脆明亮时而宽厚低沉的耀眼音色,罗德里戈把这个乐章称作是“吉他与管弦乐器之间挽歌般的对话。”它是罗德里戈对蜜月期间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妻子携手漫步于阿兰胡埃斯公园的深情回忆。
第三乐章则回复到节奏感极强的情绪,并以洛可可风格的宫廷舞蹈方式进行。像是被衍生而出的插句,两拍和三拍小节的组合维持着乐曲的脉动,由管弦乐全体以强奏再次展现主部旋律,随著吉他下行的分散和弦音型中,安静的结束全曲。
这部洋溢着快速节奏与悠扬旋律的作品,各个乐章的主题都有明显的民族性格,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西班牙吉他手法与表情特色,以及吉他与管弦乐队的音色乃至音量,应如何恰到好处地结合等问题,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这里)
|
专辑介绍:Concierto de Aranjuez 「阿兰胡埃斯」的释义
毫无疑问,《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已然是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之一,也是吉他音乐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在罗德里戈写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时,马德里皇家音乐院的吉他主任教授马撒(Regino Sainz de la Maza)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他参考,而罗德里戈对吉他的认识与了解,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吉他家的介绍与解析。因此,在完成《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后,罗德里戈便将作品题献给马撒。此曲于1939年在马德里完成,而在1940年的12月11日由阿南巴利(J.M.Arambarri)指挥马德里室内管弦乐团(马撒担任吉他独奏)做历史性的首演。
谈到这里,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吉他大师塞戈维亚(A.Segovia)何以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典故。据说当塞戈维亚得知罗德里戈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马撒之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因此尽管罗德里戈在1955年又完成了另一首吉他与管弦乐的杰作《贵绅幻想曲》题献给塞戈维亚,但他仍耿耿于怀罗德里戈未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他……不知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不过塞歌维亚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却是事实。
至于曲题中的「阿兰胡埃斯」,是距马德里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一个前往格拉那达(Granada)途中闻名的小城。这里原来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由于接受了来自地中海温润的阳光与海风,故蕴育出一片繁茂的森林土地。此外西班牙王室卡洛斯一世与菲利普二世都曾在这里兴建行宫,其建筑甚为壮丽,故又有「小凡尔赛」之称。十八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王室重要的渡假胜地。
(引自古典吉他村 |
|
绅士幻想曲(Fantasia para ur Gentilhombre)
这首协奏曲来自17世纪西班牙作曲家桑斯(Gaspar Sanz),桑斯是当时的巴洛克吉他高手,他于1674年出版的一本曲集,因大部分为当时流行于西班牙的舞曲,所以有西班牙民族乐派鼻祖的称号。罗德里戈因他太太用钢琴演奏桑斯作品,产生了创作此曲的念头。此曲作于1954年,呈现给吉他演奏家塞戈维亚,1958年3月由塞戈维亚吉他,约达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首演。《绅士协奏曲》的标题,绅士可理解为塞戈维亚,也可理解为桑斯。
(林逸聪《音乐圣经》)文/叶登民 (这里) |
|
|
|
|
阿兰胡埃斯(Concierto de Aranjuez)乐曲选录 |
名称 |
说明 |
时长 |
WMA收停 |
MP3下载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一乐章 |
正宗原曲 |
6'14" |
|
5.7M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 |
10'55" |
|
10M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三乐章 |
5'13" |
|
4.8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
6'00" |
|
5.5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Il Divo 乐队 |
3'48" |
|
3.5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欧美歌手合唱 |
3'50" |
|
3.5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Los indios tabajaras |
3'40" |
|
3.4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爵士乐风格 |
19'07" |
|
17.5M |
Aranjuez Mon Amour |
意大利歌手玛西莫 兰尼里(Massimo Ranieri)演唱 |
4'32" |
|
2.1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演唱 |
2'52" |
|
2.6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迪斯科风格 |
6'30" |
|
6.0M |
阿兰胡埃斯恋曲 |
吉它和管弦乐 |
3'36" |
|
3.3M |
|
|
阿兰胡埃斯视频选录 |
|
|
佩佩 罗梅罗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 新浪 22'43") |
|
|
|
|
|
|
|
|
|
|
三十年光时光转眼逝去,1999年,这位伟大的盲人音乐家罗德里格,在为全人类留下了这笔美好的文化遗产之后,于马德里的家中安然去世.在进入2009年的今天,我也已从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拼博奋斗中的壮夫命汉变成了一名靠退休金生活的耄耋老人.沧海桑田,星转斗移,60年的中国已发生了天翻地复,地复天翻的变化.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正在迅速崛起,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指日可见.永远的阿兰胡埃斯,70年的协奏曲演绎了你300年的辉煌更迭,你的沉积往事令人感伤.但你的故事仍将继续,你的历史遗产必将呼换起人类的文明理念,你的动人旋律必将永留人间! |
|
|
2010.1.20.我们收到了黄浙江朋友发来的由各种不同乐器演奏的六首阿兰胡埃斯乐曲( 参见此页)特在此一并发布: |
序号 |
名称 |
WMA试听 |
右击下载MP3 |
备注 |
001 |
Tribe--Overture-Concierto de Aranjuez(电子琴) |
|
219K 6.45M |
|
002 |
卡洛斯·努涅兹Carlos Nunez--Concierto de Aranjuez风笛 |
|
224K 2.28M |
|
003 |
Liona Boyd--Concierto de Aranjuez(吉他) |
|
192K 6.37M |
|
004 |
CONCIERTO DE ARANJUEZ 经典西班牙吉他 |
|
128K 3.59M |
|
005 |
Armik--Concierto de Aranjuez |
|
192K 7.95M |
|
006 |
Lex Vandyke--Concierto de Aranjuez |
|
128K 3.8M |
|
|
|
|
2009.1.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