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love-000-->sherry-003 |
|
Sherry-003
|
|
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如愿以尝地看到了SERGIO LEONE往事三部曲中最令我渴望的那一个——革命往事。最早先听到了影片的配乐,有些古怪、调侃,却又时时透露出一种让人无法释怀的伤感和柔美,我因此对影片的内容感到无比好奇,可偏偏查遍所有中文网页,对此片的介绍寥寥无几且仅限于三言两语,根本没有任何头绪。于是只好转向英文评论,找到的第一个是IMDB上一篇影评,虽然有一些细节没能明白,但边听音乐边看评论的结果居然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真是让人震惊,电影因此于我而言更增添了许多神秘感。然后寻找更多的评论,得到了更多零散的信息,于是支离破碎地自己拼凑出了电影大概的情节和框架。但无论如何,从另一种语言上获得的资料,并不能弥补自己无法亲身体验的遗憾。如今,终于得以偿愿,看到了此片完整版的DVD,虽然情节对于我来说已经少了些悬念,但是看完以后震撼依然。
言归正传,先来说说故事。仍然是LEONE酷爱的主题,杀戮和死亡,背叛和复仇,以及永恒的男性情谊,只是这回它们被放到了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革命,杀戮主题更大的延伸。胡安是一个典型的墨西哥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外貌粗陋,言语鄙俗,就象马车上那群富人所说,是“畜生”。但这个“畜生”却并不认命,也不无知,他敢于奋起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采用的是暴力方式。那些蔑视鄙夷他的富人结果是被他彻底的洗劫。但对于革命,他自有看法,“革命,我可了解是怎么回事,读过书的人告诉那些没读书的人,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于是那些没读书的穷人就去干,但是无论革命成功与否,到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的都是那些没读过书的穷人。”胡安很现实,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功地抢劫一次墨西哥最大的银行,然后就逃到美利坚去过好日子。当遇到来自爱尔兰的炸药专家肖恩并且见识到炸药的威力时,他一心一意只想说服肖恩帮助他合伙去抢银行。而肖恩本是一个信念坚定的革命者,却因为经历过好友的背叛、革命的失败和逃亡,变得愤世嫉俗,只相信自己手里的炸药。来到墨西哥虽然也是投身于革命,但已经不是为了信念,只是因为手中的炸药赋予他非凡的破坏力,使他在这片血腥的土地上扮演了某种类似天神的角色。事实上一开场他的亮相方式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伴随着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呼啸而来,身着白色长风衣,随手就能把地炸开一个洞,而身负的炸药足可以把整个地图改写一半,在胡安等乡野土匪眼里,他无疑就是一个神,只不过胡安把这个“神”当做了实现自己抢劫银行梦想的救世主。肖恩对胡安的梦想并不感兴趣,但是就象胡安说的那样,命运把他们牵扯到了一起(胡安问肖恩的名字,肖恩说了一遍,但可能因为西班牙语里没有“肖”这个音,胡安没听清,肖恩就把名字发成了JOHN的音,于是胡安激动地说,JOHN和JUAN(胡安),是天意destiny),不管自愿还是被动,他们都一起投入到了混乱的革命之中。在肖恩的故意误导之下,胡安顺利地抢占银行,却发现找到的不是金钱而是被关押的大批政治犯。被解救的人自然拥戴他们的解救者胡安为领袖,于是一个对革命漠不关心只想抢钱的土匪不情愿地被冠以革命英雄的称号。但尽管如此,革命对胡安仍然没有任何意义,他不想做什么英雄,他只要钱,直到他在山洞里发现了被军队屠杀的亲人,此时革命对他来说就是复仇。所以说从头到尾,胡安都是一个很本真的人,不被任何虚幻的信念左右,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以完全的热情去追求。相反肖恩由于理想的破灭而变得冷漠,用炸药和烈酒构筑的虚幻瞬灭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以逃避现实和回忆的背负。然而,和胡安相遇以后,后者的热情和率直开始唤醒了他的自我,对过往的闪回和现实开始交织。腥风血雨中的并肩作战,居然渐渐地在这截然不同的两人之间建立起一种不可思议的情谊。看着曾经肆无忌惮的胡安因痛失亲人和不断上演的大屠杀而黯然泪下,肖恩默默地在一旁承受同样的痛苦;而片尾当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肖恩以瞬灭的方式用炸药了结自己之时,胡安那惊诧绝望既而茫然的眼神无疑说明了这份情谊的重量。
导演在本片中表现了一种对待革命的复杂态度。片头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至理名言(当然了,他老人家是举世公认的革命家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谦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所以归根到底,革命的本质就是暴力,是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杀戮主题某种极端的扩张。残酷的独裁者当然要被推翻,而革命者却也不是什么纯洁的天使,无论是为了所谓崇高的自由信念也好,还是仅仅象胡安那样为了金钱和复仇,都无一例外的彻诸于和被革命者同样的暴力行为。然而,终究还有另一个永不泯灭的主题存在,那就是人性。即使是处在暴力的漩涡,象胡安那样的强盗和肖恩那样的恐怖分子之间所产生的那种患难与共的生死之情依然让人唏嘘不已,人性的光辉无所不在!
影片同时对背叛者给予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同情和理解。通过肖恩断续的闪回,我们看到一位在他过往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好友和同志,而直到他目睹这次革命的组织策划者医生的背叛情景时出现的闪回,我们才明了正是这位好友也曾经背叛了革命,出卖了朋友。当时肖恩从酒馆的镜中看到了一切,而正当他端起抢转身面对敌人和叛徒时,闪回被现实景象中对革命者法西斯式的枪决中断,于是过往背叛事件的结局我们也无从知晓。直到后来医生知道自己的背叛暴露后在肖恩面前自我表白时,又再次出现了那被中断的闪回,肖恩迅速枪杀了押解朋友的士兵然后转向朋友时,犹豫了,但朋友的眼中暗含着默许低下了头,于是肖恩的枪对准朋友扣动了板机......回到现实,医生黯然说道:你早就已经对我作出了判决,现在要杀死我了是吗?肖恩不语,在疾驶的火车头上安好炸药,却在准备跳下火车时回头对医生说:我不能救你了,你必须自己救自己,闭上眼睛往下跳!此时的肖恩实际上已经宽恕了背叛者。但背叛者却不能因此而得到宽慰,于是选择了随同火车一起灰飞烟灭。事实上软弱也是人的本性,就象医生所说:我也想坚持信念,但拷打折磨使我放弃了,我又能怎样,难道自杀吗?既然没有勇气自杀,那就选择被动的死法来逃避心灵的折磨,就象肖恩的朋友一样。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足够坚强到在遭受折磨时不做叛徒,至少我自己肯定不会。所以,对和自己一样软弱的背叛者多少表示些宽容吧。
同导演的其他几部电影一样,音乐对于此片的人物塑造,场景描写乃至整个氛围的把握都是密不可分的。这部在看电影之前就已经对我产生强烈影响的配乐,当然是出自大师手笔。提到音乐在影片中对人的感染力之巨,可以说无人能出ENNIO
MORRICONE之右,而SERGIO LEONE在他与MORRICONE合作的二十年里,更是把作曲家的音乐在电影中的影响力推到了极至。本片的音乐并没有通常革命题材影片里必然会出现的英雄式的雄壮主题,相反,一开始出现了一个有点阴郁、怪异的引子,然后曲调一转,不知不觉过渡到了宽广的抒情主题,极富怀旧和感伤的色彩,其间又时不时穿插着怪异的男声,所唱出的“SEAN
SEAN SEAN”竟然就是本片主人公肖恩的名字。配合那段攻占银行的战斗场面出现的,不是那种让人一听就感到紧张的气氛音乐,而是一段颇具调侃戏谑意味的曲调,甚至出现了几小段对莫扎特小夜曲夸张的变奏。而时常伴随主人公内心思绪的那段由吉他和弦乐主奏的慢板乐章,每次出现都让人为之动容。
片中的两位主演也是功力不浅,虽然一位操着时不时露出美国口音的伪墨西哥口音,而另一位的英语显然也不是来自欧洲,但Rod Steiger把一位粗鲁率真的乡巴佬演得活灵活现,你根本想像不出他和日瓦哥医生中那个世故的政客是同一个演员;而James
Coburn在片中的造型简直就是酷弊了,使你不由自主地被这个角色所吸引。
最后再来说一下影片的片名。这部电影是我所了解的拥有片名最多的一部,在意大利上映时用的片名"Giu La Testa!"翻译成英文就是"Duck
You Sucker!",这是肖恩每次在炸药引爆前都要对胡安说的一句话:卧倒!后来此片在美国发行时,为了把它和导演的成名作联系起来而促进上座率,换成了A
Fistful Of Dynamite的片名。但是最贴切的名字还是来自它在法国上映时的片名Il Etait Une Fois La
Revolution(Once upon a time in the revolution),革命往事,才把此片和导演前后两部往事主题的影片联贯起来,既符合本片的氛围,又传承了导演关于三部曲的构思。
(点击这里可参见该片资料页)
|
|
(2004.6.27.提供,2004.1.8重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