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论坛短信(0 新)
莫里康俱乐部 8 红泥小火炉 8 好琴(严锋)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21
 帖子主题:好琴(严锋) 字大:  
思思



荣誉:版主
等级:阿诺
经验:2275
帖子:1186
注册:2005/5/23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世上的声音,少有美如钢琴者。

  我的父亲辛丰年,是个钢琴的终生热爱者。1949年,他随大军南下,一直打到福州。到了福州没过几天,他去国立音专拜访唐学咏教授,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名琴,可以饱饱耳福。

  门房把这位“大军同志”带到了一幢两层的小楼底下,告诉他唐院长正在楼上弹琴,请他稍候。我父亲听到楼上传来了上好的风琴的声音,其音色令人难忘。不一会儿,唐学咏先生下来了,对这位陌生的解放军同志的贸然造访,好像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惊奇,听我父亲说要听钢琴,就把他带进了学校的礼堂。唐先生指着一架钢琴告诉他,这是斯坦威的baby grand,声音“excellent, excellent”。唐先生是留法博士,他的这两声“excellent”,至今留在我父亲的记忆当中。

  我父亲热衷于收集与钢琴有关的一切资料,从乐谱、广告,到钢琴厂的图纸,这多少是一种画饼充饥吧,因为好琴如斯,却必须等到62岁的年龄才有能力购置生平的第一架钢琴,并开始自己的学琴生涯。那是上海80年代生产的某个最糟糕的牌子中最便宜的一种,声音非常恶劣,我父亲却视之为珍宝。

  我们家的这架劣质琴长期以来一直使我对钢琴的印象不佳,使我以为钢琴的声音就是榔头敲铁轨的工业化的声音,不但大而无当,而且冷得不近人情。可是后来有一次机遇彻底地改变了我对钢琴的看法。那是几年前在挪威的时候,主人的太太请我去一个廉价的小型音乐会,地点在一个展览馆的二楼(一楼在举办免费的历代摩托车展,其中有一辆比一座房子还大的老摩托),约两百多平米的一个场子,大家随便坐,也没有什么台子。我们挑了一排的位子。那天的节目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那天的歌到底唱得怎么样,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那天伴奏的琴声却对我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因为坐得很近,可以听到每个音符都晶莹,饱满,生气贯注,好像比歌声更像歌声。听到浓快处,只感到温暖的和弦的波涛一浪一浪地涌来,令人产生轻微的晕眩感。

  演出终了,我好似大梦初醒。信步走到琴旁,记住了这架琴的牌子:贝希斯坦(Bechstein)。当时还不知道这是欧洲名琴,老鲁宾斯坦和施那贝尔心爱的品牌。同去的老太太见我情绪高涨,便鼓励我试弹几声。我不太好意思动手,可又实在经不起诱惑,几番犹豫,最后伸出一只手指头,摁了一只白键中央c。信不信由你,这个c4弹下去以后,足足响了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我站在那里,就像易师爷听任盈盈试奏“笑傲江湖”那般丧魂落魄。这是无与伦比的一分钟,足以载入个人的史册。

  结论:钢琴音乐会,如有可能,尽可能坐第一排。音乐会结束后,如果没有危险的话,尽可能上去摸两下,哪怕是只弹一个音符。这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1998年10月,陈思和老师在日本一桥大学演讲,我躬逢其盛。休息的时候,会议主持者坂井洋史先生喊住了我,说演讲厅隔壁有一台贝希斯坦,声音好得很,问我想不想试试。那还用说吗?可惜这只是一台baby grand,音色比不上我在挪威听到的那架琴。

  所谓“baby grand”者,袖珍型的 grand piano也。而grand piano在汉语中有无数译名:大钢琴,三角钢琴,三角大钢琴,平台琴,音乐会钢琴,等等。这些译名,无一得当,没有一个能传达出grand这个词辉煌灿烂的王者气象。在西方,piano基本上就是grand piano。所谓立式钢琴(upright piano),只是小可的勾当,上不得台盘。

  一部钢琴史,我们一眼望到的是无数名家名名曲如星河般耀眼璀灿。可是有多少人会记住一代代的制作公匠为完善钢琴音色,穷尽各种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呕心沥血的努力。钢琴的制作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进步,发展到今天,即以其中的钢弦而言,先要用铁丝在电炉中加热至华氏2000度左右,送入铅缸中冷却,冷却后进行表面化学处理,然后送入钢制线模中进行拉制.经过多次反复拉伸后,当铁丝的直径接近钢琴弦的粗细时,再用钻石线模进行精拉制,这一切都是在电脑的控制下进行的。一架9英尺的德国波森道佛(Bosendorfer)钢琴,有1万8千个部件,琴体承受20吨的巨大压力,总共经过48道工艺,堪与飞机的制作相媲美。

  一部钢琴制作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的另类的折射,几乎成了国力的象征。先是英国琴,法国琴,德国琴的龙虎争霸,然后美国琴后来居上。1900年,随着明治维新的完成,日本制造出第一架雅马哈立式钢琴。1950年,第一台雅马哈grand piano问世。1967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钢琴生产国。到80年代以后,韩国又逐渐取代了日本的位置。

  我们又怎么样呢?以前一直是非常可怜。但是广州珠江厂这两年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其旗舰产品GP275据说已能与任何世界名牌相媲美。大师贝尔曼(Berman)把它作为自己的指定用琴。看来我们真的是腾飞了。

  一架上好的钢琴(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我这里说的都是grand piano,grand piano!)也从来都是富人的专利,暴发户的家具。霍洛维兹的琴是斯坦威(Steinway)公司为他定制的,价值50万美元。一架波森道佛275型9英尺琴,价值17万5千美元。那种庞然大物,你就是买得起,家里也放不下。家里就是放得下,邻居也受不了。

  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一旦喜欢上什么东西,一天到晚就会想着怎么把它搞到手。不过,就凭我那18平方的斗室,万把块钱的年收入,grand piano……太疯狂了吧?

  怎么说呢,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们身处的难道不是一个疯狂的奇迹年代?我们难道不是有无所不能的电脑吗?我在说胡话吗?

  让我从头说起吧。早在1992年4月,我就怀揣着一生的所有积蓄,南下广州,从一家半非法的电脑公司买回了很可能是上海的第一块电脑声卡,插在我的286电脑里,让上海的业余电脑界小小的轰动了一把。这块当年让我倾家荡产,如今50块钱也卖不出手的声霸卡一代,可以用来作曲奏乐,也可以用调制波形(FM)的方式模拟钢琴、小提琴、吉他等等的音色。我用几天的时间,输入了巴赫三声部创意曲的最后一首。我请几个朋友来家里欣赏这部杰作。听了还不到半分钟,一个朋友就嚷嚷:“这不是魂斗罗吗?”。

  《万象》的读者,十有七八是不会知道“魂斗罗”的,自然也不能体会到这句话对我和巴赫的侮辱。当时我在此曲中用的便是“钢琴”音色。可是,不能不承认,我的朋友一语道破了我的“钢琴”极为浓烈而又可笑的电子味道。

  也许是偏要和那个魂斗罗的玩笑赌气吧,从此我开始梦想在数码世界里追求逼真的乐器声。这是一条充满诱惑的不归路。希望是巨大的,路途是遥远的,代价是可怕的。先是声卡一次次升级,然后是买高档电子琴,再把电子琴换成电子合成器,再为电子合成器配上越来越好的音源。我热切地关注电子乐界所有关于数码模拟合成技术的发展。从调制调频,到波形采样,再到物理建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琴”不同。毫无疑问,我用电脑合成的“钢琴”的声音一年比一年逼真,到1997年,我的“钢琴”已经到了能够蒙骗音盲的程度。再也没有人敢对我说这是魂斗罗了。可是,对音乐爱好者来说,这种数码的虚拟和现实的差别依然就像白天和黑夜那样分明。

  真的山穷水尽了吗?1998年,我看到一则爆炸性的消息:Nemesys公司完成了划时代的范式转变,他们利用新一代高速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用软件来模拟传统的硬件合成器,只用一台电脑,一块声卡,就能达到传统电子合成器无法梦想的超级拟真度。他们第一个模拟的就是雅马哈的C7钢琴,接着又推出了模拟的波森道佛275钢琴和斯坦威B型钢琴。

  高速电脑?我有。声卡?我再升级一次。Nemesys的钢琴软件?5月的一天,三张金灿灿的光盘从德国寄来,一张是雅马哈C7,一张是波森道佛275,一张是斯坦威B。

  把光盘放进电脑,把76键的带力度响应的MIDI键盘和电脑接好,插上脚踏板,把声卡的输出口同功放和音箱连起来,打开开关,摒住呼吸,好,开始弹,开始弹……

  这是真的,这是真的!我的眼中饱含热泪,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18平米的斗室中回荡着从我手下流出的(三架)世界名琴的声音。这完全是梦中都不应该有的图景,如今已经的的确确成为现实,或者说是“虚拟现实”。

  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身边有我父亲辛丰年和资深爱乐者吴维忠。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我父亲来说,拥有比唐学咏先生的斯坦威baby grand还要“excellent”的音色,而这音色竟然来自我自己组装的丑陋不堪的电脑,这是令人极为欣喜而又极其难以接受的事情。啊,原来闻名而不闻其声的波森道佛琴的音色就是这样的。

  那个9英尺长(确切地说应该是9英尺“厚”)的波森道佛275,是欧洲如今硕果仅存的超级名琴之一。此琴在十九世纪声誉鹄起,正得力于李斯特的表彰,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发现除了波森道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琴能够经得起他狂风暴雨般的撞击。鲁宾斯坦当年在维也纳,指名一定要用贝希斯坦琴,结果人家帮他运来的是波琴。坏脾气的大师大怒,在别人的一再恳求和解释下,勉强试弹了一下,结果立刻转怒为喜,并和创制者波森道佛本人结成好友。波琴音色朴实、醇厚、沉稳,恰如德奥的古典传统。事实上它也特别适合德奥的曲目,并深受欧洲钢琴家的喜爱。安德拉·希夫(Andras Schiff), 伽利克·奥尔森(Garrick Ohlsson)、顾尔达(Gulda)、巴克豪斯(Backhaus)、布索尼(Bussoni)都是它的追随者。

  斯坦威B型琴,6.8英尺,声音华贵甘美,清丽照人,极富浪漫情怀。你若到世界各大音乐厅去走走,定会发现十有七八是斯坦威琴。斯琴毫无疑问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追随者的队伍和最顶尖的琴手。鲁宾斯坦在他的回忆录里谈了不少他和斯坦威恩恩怨怨的趣事。古尔德用的也是斯坦威。

  雅马哈C7型琴原先是用象牙做琴键,现在当然是不可能了。国内一些音乐界人士如今偏爱河原(Kawai)型琴,不太看好雅马哈。雅琴在国外也常为人所垢病。其实雅琴明亮华丽,手感很好,质量稳定。连里赫特这样的大师也把它作为自己的演奏用琴,可见其自有过人之处。

  是的,这些大三角平台音乐会演奏琴都在我屋里,我忍不住又要重复一遍,在我手中,可以装进直径10厘米的金色小圆碟,还可以装进信封寄走。更多的名琴的数码复制品,更为逼真优美的音色正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布吕特纳(Bluthner)、施美尔(Shimmel)、霍夫曼(Hoffman)、鲍德温(Baldwin),等等等等。期待着越来越逼真的数码复制品,这也是期待一种完美,期待一种绝对。这种期待会以对现实的彻底遗忘为代价吗?真的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世上所有的名琴统统用数码的方式一网打尽吗?也许吧。对人文主义者来说,这完全是末日的景象。科学乐观主义者则会用钢琴的历史来教育别人和安慰自己:科学一点也不可怕,科学可以促进艺术,可以带来新的艺术。为什么要杞人忧天哪?看看钢琴的变化和发展吧,钢琴音色的提升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同工业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的。

  对我来说,只有一点可以确信: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定然不知天下何为真,何为幻,不知是我们弹琴,还是琴在弹我们,不知是喜,不知是悲,不知今夕是何年。


-------------------------------------------
2006/4/16 17:51:59
viva



等级:新手上路
经验:61
帖子:29
注册:2005/5/24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2
以下通通转自http://www.xuefeiyang.com
曲目:Guitarist Yang 演奏的 雷冈蒂 : 夜曲 Op.19 录音片段


文章 :我的吉他
作者:杨雪菲

  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我小时候有多淘气,淘气到我父母很担忧,怕我以后静不下心来学习,妈妈想可能让我学些乐器什么的,能让我安静一点,那时候,全国都在流行手风琴,于是妈妈想请学校教音乐的陈长龄老师教我拉手风琴,多才多艺的陈老师也很喜欢吉他,刚好她要办一个吉他小组,于是我就成了吉他小组里最小的一员,那时是1984年,我连吉他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很少有人了解吉他,我却碰到陈长龄老师,她把这件美丽的乐器带进了我的人生。

  爸爸跑遍了许多商店,最后终于买了一把20元的儿童吉他,我还记得爸爸刚回家,我就急不及待的打开盒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拨弄它的弦,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很好玩。

  没有多久,父母为我再买了一把好一点的吉他,30块钱,有块护板,仍然是钢弦,后来才知道那是匹克吉他,我也不知道那么小的我怎么能弹那么大的吉他。

  很快我已成了吉他小组的头号主力,我得到的小红花,小奖品总是最多的,同时在我们吉他合唱队排练和演出时,我还负责弹电箱琴,平时我们除了弹一些古典类型的小曲外,陈长龄老师还编排了一些弹唱,小姑娘们一边弹一边唱的新颖形式,也为我们赢得不少奖项,学校那时也买了一批好一点的吉他,其中60元的红棉是最贵的一把,分配了给我弹,我记不清楚那一把是不是尼龙弦吉他,因为它的123弦是有颜色的,实际上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吉他还有分尼龙弦和钢弦,也不知道弹吉他是要留指甲,一直到1986年我参加一个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阿什比的大师班,他告诉我弹吉他要留指甲,还送了我一套尼龙弦,并且对我说“要是妳有一个好老师,妳将会成为一流的演奏家”,那时我也不明白这话的含意,但隐隐萌发了做演奏家的愿望。

  所有的琴似乎都很快便跟不上我的进度了,父母从积蓄中拿出90元给我买了一把〝高级〞尼龙弦吉他,那时他们两人的月收入才72元,所以我觉得那把琴真是很〝贵〞很〝好〞,我把它带到吉他队去时,同学们都争相来看这把〝高级吉他〞。

  1987年在珠海吉他艺术节上,日本吉他制作大师河野贤从日本带给我一把‘Pepe’儿童吉他,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把外国吉他,价值大约700元,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把昂贵的吉他,我们还感叹它的做工精美,油漆光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但另一位参与艺术节演出的西班牙演奏家(因为当时年纪少,我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认为那把琴对我的水平来说并不理想,他要送我一把西班牙的手工琴,几个月后,北京的西班牙使馆便举办了一个赠琴晚会,由大使亲手把吉他交给我,这把琴当时的确对我有很大帮助。

  1989年,我到东京时,河野贤先生再次听到我的弹奏,这位日本吉他界的巨头,像慈祥的老爷爷,带我到他的作坊,让我试弹了很多琴,问我最喜欢那把,然后说“它是妳的了”,这把吉他我一直弹了5年,而且它跟我走了很多地方演出,我至今对它还有很深的感情,有时把它拿出来“重温旧情”,还是觉得它的声音非常甜美。

  1995年,一位香港的朋友(他很低调,不愿意我公开他的名字),送给我一把他自己做的吉他,令人吃惊的是,做琴只是这朋友的爱好,但出来却绝对是专业水平,我刚一试弹时便觉得这琴非常有特点,特别配合我当时在弹的19世纪浪漫派作品,虽然爱不释手,但还是不敢过度赞美,后来威廉斯拿起这琴弹了一会便说“这琴会唱歌”,我才敢肯定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在多次演出及录音都有用这琴。

  在1995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我终于见到我从小一直崇拜的偶像,约翰威廉斯。我在他面前弹琴时心里很紧张,事后站在他面前,看着他神彩飞扬的脸,听着他说赞美和祝贺我的话,真让我陶醉。但没想到他在香港的演出后,在后台把他的琴交给他的朋友,托他带给我使用。当我拿着这把琴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心里的感动,也觉得沉甸甸的,因为他给我的不单是一把琴,还有许多意义,自此我也明白为什么他的演奏有这么大的气派,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这么寛宏大度的人,现在我在英国,发现很多人都知道这故事,知道我是那个幸运的中国女孩,只不过我现在用的已不是当年那把沾有大师气息的琴了。

  1997年,陈志老师卖给我一把仿多雷士的帕多吉他,这把琴的外型小巧精致,琴身较一般的小,非常适合女孩子,但实际上音量却不小,而且音色也很华丽。

  1999年香港的吉他收藏家邹长勇先生借给我一把1997年的斯摩曼吉他,邹先生是一位很热心慷慨的人,他不但把他的斯摩曼借给我使用了长达一年,还把他珍贵的1975年罗曼尼奥(Romanillo)吉他(曾经一度属于吉他大师布里姆及约翰米尔斯)专程从香港带到北京,给我在录制第一张唱片时用,还记得那天正在录音室,邹先生带着琴赶到,我还担心不习惯,可是弹起来非常顺手,共鸣很好但线条又特别清晰,反应也非常敏锐,带给我很多新的感觉,使我的恰空录得很顺利,录音师也说“弹得太好了”,我得感谢这把琴。当然我现在回听这个1999年版的恰空录音,又已经觉得不满意了,主要是我对这音乐的理解及心态均有所不同。

  2000年初,一位朋友告诉了斯摩曼关于我的故事,并送给他一张我的唱片,结果我免去了应该等候多年的时间,没多久便得到了一把2000年的斯摩曼,而且是他从当年同时做的几把琴中,挑出来最好的一把,也是他第四把带有手枕的吉他,这把吉他非常配合我,也使我深深的体验到一把能配合你弹奏的琴,会对你的演奏有莫大的帮助。没多久我在新加坡的吉他艺术节中,终于与斯摩曼碰上面,那天早上起来去咖啡厅用早餐,我还有些没睡醒,第一眼就看见斯摩曼,一下便兴奋了,不用别人介绍,斯摩曼已直接过来跟我说“妳是雪霏吧,我就在妳隔壁,昨晚听到练琴的声音,就知道那一定是妳,本想去敲妳的门,又怕打扰妳……”斯摩曼跟录象中的不太一样,从威廉斯的“西维里亚音乐会”录象里看,我以为他是一个有点怪,很严肃而又有点严厉的人,但实际上他是非常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有点像个纯洁的小孩子,后来我试了他新做的琴,声音比原来更丰润,还多了一个新的设计,可以随时调整琴弦的高度,这是非常实用的设计,他说他总是不停的研究及尝试各种改进的可能性,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觉得在试了许多斯摩曼吉他后,我发觉越新的便越好,做为制作家,这种探新的精神却实在让人钦佩(他大可把研究的时间用于多做几把琴来赚钱),从别人对我的琴的意见看,我发现所有搞其它乐器的人,都特别赞叹我的琴,反倒是有很小部份弹吉他的人不喜欢。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自从开始用斯摩曼后,我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它给了我更寛阔的空间去发挥我的想象力,也让我可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音乐内容,这带动了我用以承托音乐的技巧也进步了。目前在我弹过的琴中,只有斯摩曼吉他最能承托住我用全身心去弹奏,有人说斯摩曼琴最大的优点是音量特别大,但我认为琴不在乎音量特别大,声音特别美,而是要平衡,能很好地把音乐传达出去,才是最重要,在表现不同的音乐时,有时我想把它形容为‘他’,有时又觉得应该形容成‘她’,既可以豪迈,又可以弹出最微妙细腻的情愫,才是一把理想的琴。

  我曾经用过蒙代卢,侯撒等名琴,它们都是很好的琴,但我觉得对大部份人来说,并不一定非要追求用很有名或很昂贵的琴,一把能适合你的琴,可能就是发挥你的潜力的秘密,对我来说,我把吉他当成爱人来看待,我们一起创造美好的音乐!
-------------------------------------------
2006/4/21 11:51:01
gustav



等级:新手上路
经验:64
帖子:31
注册:2006/5/11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3
“唐先生指着一架钢琴告诉他,这是斯坦威的baby grand,声音“excellent, excellent”。”

还两个excellent呢,“好好”,那么请教严锋:
两个piano写在一起“piano piano”是什么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5-15 01:58:07编辑过]
-------------------------------------------
2006/5/15 1:53:45
思思



荣誉:版主
等级:阿诺
经验:2275
帖子:1186
注册:2005/5/23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4
俺不是严锋,两个piano写在一起“piano piano”-------"钢琴,它就是钢琴".
-------------------------------------------
2006/5/17 13:48:38
gustav



等级:新手上路
经验:64
帖子:31
注册:2006/5/11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5
回两个思,“思 思”

严锋若真的弹琴入段位,我提的问题他应该能回答上来,否则我要打p p 了。(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
-------------------------------------------
2006/5/18 6:27:19
思思



荣誉:版主
等级:阿诺
经验:2275
帖子:1186
注册:2005/5/23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6
得钢琴俺不会的说,打pp说成打“piano piano”,真是够含蓄文雅的哈。

这话以后可以口语化~~~。



严锋写过几个“好”的系列,有一文是好玩,他“玩”的成分大,估摸他不喜欢规范严谨。

-------------------------------------------
2006/5/18 12:02:54
gustav



等级:新手上路
经验:64
帖子:31
注册:2006/5/11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7
sigh.............
查查意大利语piano是什么意思就懂了。
-------------------------------------------
2006/5/18 12:57:36
一了



等级:职业侠客
经验:688
帖子:341
注册:2005/6/14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8
哈哈。。。楼上很热闹呀。两位悠着点,喝杯咖啡。

思思,看到邮件了,也输入了,就是登陆不上。
-------------------------------------------
2006/5/18 19:14:30
思思



荣誉:版主
等级:阿诺
经验:2275
帖子:1186
注册:2005/5/23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9
郁闷,gustav俺不跟你玩文字游戏了.

回一了菜鸟哥,俺今天白天在单位也登陆不了,晚上在家可以登陆.

请你在月亮升上了天空的宁静夜晚再试试吧.
-------------------------------------------
2006/5/18 23:50:07
gustav



等级:新手上路
经验:64
帖子:31
注册:2006/5/11
状态:离线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10
再进一步提示:曲谱里piano是什么意思?
-------------------------------------------
2006/5/19 6:44:18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好琴(严锋)
 表情符号:(更多表情请点这里)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100 KB)
    
程序内核:Spb 3.0.4013 当前风格:默认 风格制作:netasp
执行时间:304.0 毫秒 页面装载: